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大家好,我是雪儿。 “冬有雪”的日子已经到来,冬奥会观赛指南我们也已经为大家做了详尽的介绍,那么…… 你知道世界滑雪的起源地么?谁是神秘的钉灵人?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滑冰的?
冰嬉又是什么?
注意!本期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穿越,更是一次艺术的遨游!
今天,你能赏画,还能吟诗,更能了解到我国的“国俗”……
人类滑雪起源于中国!
“以立姿,持雪仗,借助于雪板在雪地上滑行。”
这是我们对滑雪的定义,滑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运动之一,至少在数千年前,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亚洲中部的人类已经开始从事滑雪活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和中国都曾发现滑雪存在的证据。
挪威勒德于市有一处约公元前3000年的史前岩刻。我们看到上面描绘了一个人物形象,他脚下踩着一对巨型滑雪板,手里拿着一根类似滑雪杖的东西。
1924年,瑞典的卡夫拉斯克村发现了约公元前3200年的滑雪板,我们看到其中一只滑雪板保存比较完好,它前端是尖的,中间有4个小孔,可以用来穿绑脚的带子。和滑雪板一同发现的还有一根类似船桨的东西,可能是起支撑、助力作用的滑雪杖。
1938年,在芬兰萨拉市发现了一只滑雪板和滑雪杖,经过放射性碳素段代法鉴定,它大约制作于公元前3245年。
2005年,我国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发现一处岩画,上面画了多个脚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进行狩猎的人物形象。经专家鉴定,岩画的年代距今1万年左右,早于其他已知的相关考古发现。在新疆其它地点也陆续发现了滑雪狩猎岩画。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最早的起源地。现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还流传着关于滑雪狩猎的民谣。
歌谣唱着一位“身上背着柳木制作的弓箭,双手斜推着滑雪棒,脚踩红松、白松木制作的毛皮滑雪板,很快地滑着奔跑在松树林中的,勇敢、灵活、聪明的猎人……”
是不是与岩画中的景象颇为相似呢?直到今天,当地居民还会使用松木和马腿毛皮制作“毛皮滑雪板”。
要知道,不是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能孕育出滑雪运动,它的起源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比如当地天气寒冷、降雪量大且存雪时间长、山丘分布广泛、森林资源丰富、有人类文明和用于生产生活的滑雪需求等。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古代冰雪运动主要存在于北接西伯利亚,南抵阴山,西至阿尔泰山,东达长白山的广阔地域。大致包括清朝初年以来的所称的内、外蒙古和部分西北、东北地区。
神秘的“钉灵人”
根据文献记载,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活跃着不同的滑雪民族,其中出现最早的是钉灵人。《山海经》中记载,有一个钉灵国,那里的人膝盖以下长着毛,脚像马蹄,走得非常快。
以我们现代人的逻辑读来,他们就好像一群非人非兽的怪物。但是若以古人的眼光来看,这很可能正是穿着毛皮长裤、脚踏圆形滑雪板的人物形象。
隋唐时期,拔悉弥人会穿着滑雪板在雪原上追逐猎物。他们的滑雪板是一块前端翘起的长条形木板,下面用顺毛的马皮包住,下坡时,速度可快过奔跑的驯鹿,而上坡时,就把滑雪板解下,用手拿着前行。
这种使用顺毛皮作为润滑剂的做法,可以说是给雪板打蜡的前身了。
元朝时,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一些民族会拿着滑雪杖,站在滑雪板上追逐山牛等猎物。未经过训练的滑雪者可能会在下坡和疾驰时受伤,而熟练掌握滑雪技巧的人则能飞速奔走。他们还会将滑雪板连接起来,用来运送打获的动物,很像雪橇的雏形。
明清时期,主要有三个民族使用滑雪板。达斡尔人的滑雪板叫“肯骨愣”;鄂温克人的滑雪板叫“基恩勒”;鄂伦春人的滑雪板叫“亲那”。 这些滑雪板用松树、白桦树等制成,宽约10-20厘米,厚约3厘米,长1.3-2米。前端翘起,中间略厚,有绑脚的皮带,并用动物皮毛包裹底面。
中国古代“赏雪”行为
除了将滑雪用于生产生活,赏雪也是古人十分喜爱的休闲活动。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 汴梁人常在下雪天“塑雪狮、装雪灯,一会亲旧。”
清代宫廷画家也留下了《胤禛十二月景行乐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描绘皇帝观赏雪景的画作。
以及《雍正王题书堂深居图》、《月漫清游图》等展现宫廷女子四季生活的书画作品。 到这里,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雪上运动的发展,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冰上运动的历史吧。
古代人如何滑冰?
《诗经·小雅》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于生活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的古人而言,这样的自然现象一度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根据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古代民族已经踏着“木脚”或乘着“木马”在冰面飞驰,追逐猎物。
除了这种木制滑板,他们还会使用木杖作为辅助工具,每踏一下,人就能滑出百步,速度飞快,极具冲击力。生活在勘察加半岛的流鬼族每逢地面结冰后,就会穿上宽约18厘米,长约2米的滑板外出狩猎。
元代时,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的民族会把动物骨头磨光,绑在脚底,踏着它在冰面上滑行。东北地区还流行一种狗爬犁,可以用于雪地和冰面上。
到了明清,尤其是松花江至黑龙江下游地区,狗爬犁主要用在冰上,作为当地人冬季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
还有一种工具叫冰床,它主要由人力牵动,上盖木板,下镶钢条,用于交通运输或运动游戏。 明世宗嘉靖皇帝常住西苑,皇太子正月从宫中前往拜见,就是乘坐冰床过河。清代时,有些王宫大臣还会得到皇帝的准许,在西苑门内乘坐非常华丽的冰床,这些高级冰床遮有漂亮的华盖。能够阻挡风雪进入,兼具美观与实用功能。
说到古代冰上运动,就不得不提到冰嬉。冰嬉是什么?
冰嬉是清代对冰上运动的总称,包括基于滑冰的各种竞技、娱乐和表演项目。冰嬉是满族人的发明创造,它诞生于努尔哈赤时期,在晴隆时期达到鼎盛,至道光后期在宫廷衰落,转而继续在民间发展。
冰嬉是我国冰上运动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的喜爱与推崇,冰嬉“为国制所重“,被定为“国俗”。乾隆皇帝规定每年举办一次冰嬉大典。
每年10月,八旗士兵中按照每旗200人的数目,共挑选出1600名擅长滑冰者接受专门的训练。
典礼在冬至后正式举办,届时皇帝会亲临瀛台(位于今北京南海)、五龙亭和阐福寺(位于今北京北海)等处观看。士兵们依次进行“抢等”(即速度滑冰)、“抢球”(类似冰上手球)、“转龙射球”等项目,典礼结束后,朝廷会论级行赏。
清宫画师曾留下多幅描绘冰嬉盛况的画卷,其中最为出名的两幅分别是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绘的《冰嬉图》,以及张伟邦、姚文瀚合绘的《冰嬉图》。
两幅图卷所绘的冰嬉地点在今北京北海桥南面的冰面上。画面中央都在进行“转龙射球”表演项目。我们看冰场上的八旗士分为执旗手、弓箭手和杂技表演者。他们在一人宽的冰道上相隔滑行,组合出似龙的阵型。队阵中立有三架高高的旌门,上面各悬一球,称为天球。
滑至此处的弓箭手需拉弓射向天球,如果射中,则可获得赏赐。而杂技表演者们则有的耍刀弄棍,有的舞剑挥旗,有的倒立行拳。
有展现个人技艺的,有两人并肩滑行的,更有三四人配合高难度杂技表演,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民间的冰嬉活动虽不及宫廷庆典气势恢宏,却也有一定的普及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在京津地区。当时流行的主要形式有拖冰床、溜冰、花样滑冰等。
清人杨静亭《都门杂咏》中就有诗句形容冰床受欢迎的程度。
“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毛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
溜冰往往是比赛性质,看谁能最快抵达终点。花样滑冰的高手能在冰上完成像“蜻蜓点水”、“紫燕穿波”等技巧动作,很有观赏性。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的发展历史。
截止本期,《你的冬奥会观赛指南》已经全部结课啦!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随着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临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我国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关注当今冰雪运动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小调查:您觉得小编辛辛苦苦整理的《你的冬奥会观赛指南》系列对您有帮助吗?
本文文字、图片资料由学堂在线授权极限时间整理,敬请收藏,以备后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