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装飞行,一项被誉为 “世界上最疯狂的极限运动”,以其惊险刺激和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勇敢者挑战蓝天。在这项运动中,运动员凭借特制的翼装和无畏的勇气,从高空一跃而下,在无动力的情况下进行高速飞行,仿佛化身为天空中的飞鸟。
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一同深入探索翼装飞行这项极限运动从萌芽到发展的精彩历程,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杰出运动员,以及潜藏其中的风险与挑战。
一、起源:人类飞天梦想的勇敢尝试
人类对飞行的向往由来已久,早在古代,就有诸多关于飞行的神话传说和勇敢尝试。但真正意义上翼装飞行的雏形,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1912 年 2 月 4 日,法国巴黎的裁缝师弗兰兹・瑞切特(Franz Reichelt)穿着自制的斗篷状降落装备,从埃菲尔铁塔跳下,试图实现人类的无动力飞行。然而,这次尝试以悲剧告终,他不幸头部击中地面当场毙命,整个飞行时间仅为 2 秒。尽管此次尝试失败,但瑞切特被公认为有可考的翼装飞行鼻祖,他的勇敢开启了人类探索翼装飞行的征程。

1930 年,洛杉矶 19 岁的少年雷克斯・芬尼(Rex Finney)发明了首套飞行服,这便是翼装的雏形。它是一种模仿鼯鼠等动物在空中滑翔的飞行道具,由骨架和翼膜组成,酷似蝙蝠翅膀。

此后,翼装飞行的发展逐渐有了新的突破。1966 年,两名跳伞者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的巨大岩石跳下,这被视作翼装飞行的又一早期尝试,但当时的装备未能支持他们的跳跃,两人因此身受重伤。

直到 1978 年,卡尔・波内什(Carl Boenish)完善了这项运动,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翼装。他采用特殊的跳伞装备飞鼠装,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波内什在完成装备和技术改进后,同朋友一起爬上埃尔卡皮坦的最顶部,用摄像机记录了朋友们的 4 次跳跃,皆取得成功。波内什的贡献为翼装飞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也成为翼装飞行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
二、原理:科学与勇气的结合
翼装飞行的原理主要基于空气动力学。翼装特有的翼膜构造,即在腋下和双腿间的冲压式膨胀气囊,由高密度尼龙材料制成。当运动员从高空跃下,展开翼装时,空气迅速进入气囊,使其充气膨胀,形成类似飞机机翼的形状,利用空气阻力,在减缓下降速度的同时形成向前飞行的动力。

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的深入研究发现,蝙蝠在飞行过程中翼的扇动与翼的柔韧性及弹性配合得天衣无缝,其翼展面积之大有效保证了在飞行过程中只需消耗极少的能量就能够产生理想的上升力。
翼装飞行正是借鉴了这一原理,通过增加人体的迎风面积来增加升力,进而实现人在空中的无动力飞行。飞行者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如略微倾斜一侧身体实现转向,将两臂向内收或增大身体反拱幅度实现加速,略向上仰身实现减速等,来控制飞行的高低和方向。
在翼装飞行中,运动员还需借助降落伞实现安全着陆。与传统高空跳伞不同,翼装飞行通常只有一个伞包,重约 25 磅(相当于 11.4 千克)。当运动员飞行至安全高度时,打开降落伞,依靠降落伞的缓冲作用平稳降落。
三、发展及现状:从小众走向世界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法国的跳伞选手帕特里克・德・加亚登(Patrick de Gayardon)设计出更加轻便的现代翼装,随后保加利亚的 Sammy Popov 设计出具备更大翅膀的翼装,具有更强的飞行提升力,并在拉斯维加斯跳伞中心的垂直风洞里完成试飞,还穿着他的翼装首次飞跃内达华州的吉恩。
1999 年 8 月,Sammy Popov 和 Chuck Raggs 共同进行翼装飞行,并在伊利诺伊州昆西的世界自由落体大会上展现出他们的设计。
同年,世界上首家翼装制造公司 “鸟人”(Bird-Man International Ltd)诞生,他们设计出了首款为普通跳伞运动员提供的翼装 “Classic”。创始人之一的芬兰人 Jari Kuosma 创建了整套的安全指导规范,以一系列的安全翼装飞行守则,指导翼装初学者通过安全学习程序,体验翼装飞行带来的高空乐趣,翼装飞行由此开启了商业化时代。
2003 年后,更多的定点跳伞运动员开始尝试将翼装飞行与定点跳伞结合,创造出了 “低空翼装跳伞” 的新花样。运动员先拉开 “飞翼” 进行滑翔,降落到一定高度后再打开降落伞着陆。这一创新使得翼装飞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吸引了更多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关注。
如今,翼装飞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世界翼装飞行联盟和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成为翼装飞行的最高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重要赛事,如翼装飞行世锦赛、穿越天门洞等赛事,这些赛事不仅为翼装飞行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极大地推动了翼装飞行运动的发展。
2012 年 10 月,首届翼装飞行世锦赛在中国张家界举行,标志着翼装飞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开始参与到翼装飞行运动中。目前,中国已经有几十人可以进行高空翼装飞行,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四、国内外著名运动员:天空中的无畏勇士
(一)国外著名运动员
- 杰布・克里斯(Jeb Corliss):来自美国的世界顶尖翼装飞行高手,被誉为 “当代最强悍的冒险运动家”。2011 年 9 月 24 日,杰布・克里斯在距离张家界天门洞上方数百米高的直升机上跃下,成功穿越世界最高穿山溶洞,成为首位完成这一壮举的翼装飞行者。他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和无畏的勇气,在翼装飞行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是翼装飞行界的传奇人物。
- 卡尔・波内什(Carl Boenish):如前文所述,他是现代翼装飞行的重要推动者,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翼装,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翼装飞行这项运动。虽然波内什在 1984 年的一次跳伞中不幸身亡,但他对翼装飞行的贡献永远被铭记在这项运动的发展历史中。
(二)国内著名运动员
- 张树鹏:中国翼装飞行的领军人物。2012 年开始学习翼装飞行,仅用 44 天就完成了从零基础到第一次高空翼装飞行,创造了学习翼装飞行用时最短纪录。2016 年,在第五届世界翼装飞行锦标赛上,张树鹏作为唯一一名参赛的中国选手,以 35 秒的成绩获得第 8 名,成为首位跻身该运动国际殿堂的中国运动员。此后,他在翼装飞行世锦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 2023 年 4 月 30 日,张树鹏在张家界天门山从 2200 米直升机机舱起跳,以约 180 公里的时速,成功穿越天门洞,成为首位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中国选手。2024 年,他在美国田纳西以 30.216 公里的飞行距离刷新了当时翼装飞行最长距离世界纪录,13118 米的起跳高度也让他成为世界上完成最高平流层翼装飞行的第一人。张树鹏的一系列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翼装飞行运动的发展,激励着更多中国运动员投身于这项极限运动。
- 徐凯:中国翼装飞行的先驱者之一,将翼装飞行引入中国。他对翼装飞行充满热情,不断挑战自我,在推动中国翼装飞行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 年,徐凯发起北极地区翼装飞行挑战,成功实现北极圈内首次多国翼装编队飞行,展现了中国翼装飞行运动员的实力和勇气。
- 于音:2017 年,中国选手于音穿着翼装从喜马拉雅的高空跳下,成为首位在喜马拉雅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选手。她的这一壮举不仅挑战了自我,也为中国翼装飞行在高海拔地区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危险指数:挑战极限的高风险运动
翼装飞行无疑是一项极具危险性的极限运动。由于飞行过程中速度极快,一般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时速通常可达到 200 公里 / 小时左右,一旦出现意外,留给运动员反应和处理的时间极短。同时,飞行环境复杂多变,无论是高空的气流变化,还是低空飞行时可能遇到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电线等,都增加了飞行的风险。
据相关统计,翼装飞行的事故率相对较高。在早期,由于装备和技术的限制,事故率更是居高不下。即便在如今,随着装备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日益成熟,翼装飞行仍然是一项高风险运动。例如,2020 年 5 月,一名女大学生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时不幸遇难。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人们,翼装飞行虽然充满魅力,但危险始终如影随形。
国际通行的翼装飞行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进阶式过程,规范教学体系分成 4 个阶段。首先要学会跳伞,取得跳伞执照;然后进行至少 200 次高空跳伞,获得学习高空翼装飞行的资格;接着要具备足够的高空翼装飞行经验,一般要求具有 10 – 500 次高空翼装飞行;最后还需要进行低空跳伞 100 次,在桥上或热气球上练习翼装飞行起跳动作,直到熟练掌握起跳动作,才能具备低空翼装飞行练习资格。
对于业余爱好者,整个学习过程大概需要三年时间,若是全身心投入训练,也需要 10 个月 – 1 年才能完成。即便经过如此严格的训练,在实际飞行中,仍然可能面临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
翼装飞行作为一项极限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勇敢者挑战天空,但同时也伴随着极高的危险性。它是人类挑战极限、探索未知的勇敢尝试,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敬佩。在欣赏这项运动的精彩与刺激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其背后的风险,尊重每一位运动员的选择和努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这项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翼装飞行的安全性会逐步提高,为更多勇敢者提供实现飞天梦想的机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