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而行,他们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

作者 | 摄影世界

来源 |  摄影世界(PhotoworldMagazine)

 

他们,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

不论火海还是灾区,哪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逃生的人流中,他们的背影,永远是最奋不顾身的逆行!

 

动图来自:微博

3 月 30 日 17 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为防止火势蔓延,凉山消防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在海拔 4000 米的大山森林里,与熊熊大火展开殊死搏斗。

31 日,在扑火行动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遭火山爆燃,目前已造成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3 名地方扑火人员牺牲。

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向所有英雄们致敬!

“每次打开电脑看到自己拍的这些照片,就如同看到曾经的我,实际上我就是在拍自己。”

曾担任了十多年森林消防员的程雪力,现在则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下了这些勇敢消防员的身影。

2016 年 5 月 4 日,战士们在高海拔地区巡护。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地势较高而湿润,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最理想的繁衍生息地,区内分布的大熊猫数量约占世界总数的 10%,大熊猫、金丝猴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高等动物有57 种。著名的“团团”和“圆圆”就是从这里被送往台湾。

遇见摄影,打开军旅生活一扇崭新的窗

作为武警摄影师,程雪力主要拍摄武警官兵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森林防火灭火,以及他们的训练、工作和生活。

19 岁参军的程雪力,在当兵第一年几乎半年时间都在汶川地震、会理地震、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等灾害现场执行救援任务,并很快成为同批战友中的佼佼者,第二年便因为军事素质拔尖,担任了战斗班长。

2014 年 4 月 16 日,四川西昌。下士王帅背着 20 多斤的装备爬悬崖时,脚下一滑,掉下了山崖。一瞬间,他抓住了这棵并不粗的树枝。森林武警在拯救森林的同时,往往也正在被森林拯救。

在军旅生涯前五年,程雪力大部分的工作生活都在军事训练、带兵、比武和突发事件现场救援中度过,立过功、拿过奖,还曾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但有一天,他的表哥突然问他:“和你同龄段的人几乎很少有你这样的经历,你有没有想过找一种语言来表达你所经历的点滴?”

程雪力对这个问题很上心。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谁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谁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从那以后,他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音乐、舞蹈、演讲等部队组织的文化活动也都去参与。可这一切并没有让程雪力找到合适表达自己的方法,这些活动要么自己不擅长,要么不喜欢。

2017 年 5 月 19 日,内蒙古特大森林火灾现场,武警森林部队官兵乘坐直升机赶赴火场灭火。这次灭火投入了 M-26、武警森林指挥部 12 架森林消防飞机参与灭火。此次灭火,武警森林部队出动 400 余台(套)水泵车、森林消防车、履带管线车、无人机森林灭火直升机等专业救援装备,采取地空配合方式进行扑救。

直到 2010 年,程雪力遇见了摄影。虽然他说自己并没有像很多摄影师那样迅速爱上摄影。但随着逐年拍摄,他慢慢发掘摄影是一个适合自己的媒介,他可以通过照片来表现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军营生活的思考和情感。慢慢的,相机成了他发声的“武器”,为他打开了军旅生活中一扇崭新的窗。

几年过去,兴趣、爱好刚好和工作生活能保持一致,让程雪力觉得自己挺幸福,而他在摄影上的进步有目共睹,照片也展现了他对于军营生活的回忆、军旅生涯的记录,乃至对武警官兵形象的思考。“于我现在而言,摄影给了我一个契机让我独立思考、观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既能看到过往,也能看到外面不同的世界。”他说。

透过这扇窗,他也不断观察到令他惊喜的画面。我想,这些惊喜不只来自于光影和构图。

2017 年 5 月 20 日,两名战士在喝水。饮用水在火场极为珍贵,平时都舍不得喝。

拍摄战友,也是在拍摄自己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有军人都有脱下军装的那一天,程雪力也曾三次面临是否要离开部队的选择。

可是,每次抉择时,他都选择留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留下来就更加珍惜剩余的军旅时光了,随着对部队和战友不断深入认识,了解人和事之间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这里的情感也就越发浓厚了。

“毫无疑问,我所有宝贵的经历都是部队给予我的,这个大熔炉重塑了我,让我找到了热爱的职业。”程雪力这样说。

2017 年 2 月 15 日,原武警森林战士岩罕陆来到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的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看望他曾经救助过的野象然然,许久未见的两位“老友”相互行礼。退伍后岩罕陆选择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现在是亚洲象观测保护小组组长。

也正是因为对部队和战友的情谊,他的照片才并不同于我们在媒体上常见的军队新闻照,让观者能在其中看到真情实感。

在程雪力的眼中,武警官兵是和平时期距离危险最近的人,也是最勇敢的人,因为在所有突发事件的现场,他们都奋不顾身。

作为其中一员,他很明白自己的镜头要表现的,正是这种勇敢和奋不顾身。其中,有武警官兵执行任务时的顽强,有战友情感的纯粹,有完成工作的专注,也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乐观的心态、雷厉风行和令行禁止的作风。

2017 年 2 月 15 日,为了打击境内外的盗猎者,官兵们在保护区进行武装巡护,有时一次巡护长达一两个月。老兵在传授技能,原始森林危机四伏,每个战士都要经受体力、心理等各方面的挑战。

因此,在每一格画面中,有战友,也有程雪力自己。而随着在部队工作生活时间逐渐变长,他愈发感到,现在镜头中的战友其实就是自己;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也发生在更年轻的战友身上。“每次打开电脑看到自己拍的这些照片,就如同看到曾经的我,实际上我就是在拍自己。”

2014 年 4 月 16 日,西昌市开元乡发生森林火灾,在火场,战友王帅背着20多斤的装备攀爬悬崖,突然脚下一滑,向山下掉去,幸亏在掉下山崖的一瞬间,他抓住了一棵并不粗的树枝,其他战友迅速用攀登绳将他拉了上来,程雪力记录了战友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瞬间。

而他拍摄的这惊魂一刻,也让他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我突然体会到,我们在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保护着我们。”

2016 年 3 月 6 日,武警四川森林总队的通信班女兵,平均年龄 21 岁。她们平均每天转接 300 多通电话,要求在3秒钟内从通讯录中找到想要的号码,并转拨出去,拿起听筒听到第一句话,就要判断出对方是谁。这就需要练就扎实的口、耳、脑、手功,还要掌握听音识人的本领。常年守在枯燥乏味的通信岗位,心理拓展训练让我们感到轻松愉悦。一次拓展训练中,姜宏太(左三)和小伙伴们笑得前仰后合。

了解部队,才能让官兵的照片拥有灵魂

当兵十年,程雪力至今已和战友扑灭了 119 场森林火灾,经历过 100 多米高的大火,也掉下过山崖。在惊心动魄的森林火灾现场,他亲身经历过无数次战士们共同出生入死的瞬间。

“那时,他们手上抓住的就是战友的生命。大火在几公里外燃烧,我们看不见火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方向袭来,只能听到大火的嘶吼,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内心的绝望与无助。”

2016 年 2 月 10 日,四川西昌,战士杨春巡护森林时,总会多带一些猴子喜欢吃的食物。时间长了,野生猕猴都知道老杨什么时候要经过这里,每次到时间点,猴子们都会主动下来“打招呼”。就这样,34 岁的杨春在森林里过了十多个春节了,老杨与猴子结下了深切的“友谊”。

程雪力在接受采访时说,他首先是一名战士,然后才是一个摄影师。而在他讲述的几个拍摄案例中,我能感受到他所面对的拍摄环境,也要求他必须是一名战士。

2017 年 5 月,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两起特大森林火灾,程雪力随队到达火线最前沿。19  日上午,他和战友们乘坐直升机被空投在第二期火灾场地——内蒙古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森林火场东南线。

2015 年 3 月 8 日,四川省西昌市火场,一直在扑打火头的杨小辉,突然转身要求战友用水枪在他脸上喷水,他发出长长的怒吼后,继续向前扑打。曾有战士如此描述火线上的感受:火场上的高温烘烤是最难受的事了,我们在里面就像蒸笼里的馒头一样,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打湿又被高温烤干;面对火头时,整个人身上水分仿佛都被蒸发了一样,口干舌燥,浓烟导致呼吸困难;防护服被高温烤的发烫,与皮肤紧紧贴在一起。

可刚落地风向突变,四五级的西北风从山脊猛烈吹下,导致榆地山附近林火越过山顶,迅速袭入 540  名官兵背后的乌尔都舒荣沟塘。540 名灭火队员、5 台装甲车,还有全部灭火所需的设备都被困在林火中间。

“这种状况让官兵生命危在旦夕!官兵们迅速冲过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快速穿越安全地带实施紧急避险;突击队在顺风方向进行点烧实施以火攻火。

不到 3 分钟,点烧的火烧迹地形成,官兵迅速进入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险,大火在官兵身旁飞过,此时我被大量的浓烟呛得说不了话,战友给我递来一瓶矿泉水,那是我喝过最好喝的水。”程雪力回忆当时的险境是说道。

2017 年 5 月 4 日,看到被烧毁的一片片白桦林,武警库都尓森林大队大队长李伟目光如炬。这是他在火线上的第三天。

当天,程雪力已患上感冒。第二天下午,重感冒的他与另一名战友经过 10 多个小时的徒步、乘车才找到有信号的地方,输液、写稿、整理照片。

腾讯网以头条要闻的形式推送了他的图文报道《直击内蒙古森林大火,数百官兵死里逃生》,短时间内又有多家新闻网站迅速转载。该报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最让程雪力欣慰的是,被他拍摄的多名官兵立功受奖。

看程雪力的照片,之所以和许多印象中的军队新闻照片有不一样的感受,除了饱含真情实感,也因为在这些照片中,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它们在诉说故事。

2016 年 3 月 24 日,四川冕宁, 灭火持续6昼夜后,王浪军(左)和易泽阳互相推让身上仅剩的一个馒头和一根火腿肠,他们都想让对方多吃点。这么多年来,他俩在火场上一直这样照顾彼此。

这名战士刚经历什么样的战斗?那名战士刚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如此种种,照片并不是孤立的。这样的照片一定不是浮光掠影式的拍摄可以做到的,必须要深入被摄对象的生活。而这恰恰是程雪力的优势,让他在拍摄时不仅观察,还能换位思考。

“部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军人令行禁止,很难把握个体的尺度。想在日常中拍出军人既能体现正能量,还要输出思想和传情达意,并且能发表的新闻照片,应该要了解部队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用相机这把尺子掌握好度。”程雪力说。

2016 年 12 月 14 日,下士朱代康在夜间执勤。奇乾又将迎来又一批新兵,与往年不同的是,这里将会迎来新增的两个班。

确实,了解部队,才能让官兵的照片拥有灵魂。我们看到的许多军队和军人的照片中,有些摆拍痕迹过重,有些太雷同,是因为摄影师不了解部队、不了解军人,远离部队生活,一味模仿,让拍摄的照片与军人其实没有什么关。

程雪力认为,让军人的形象在照片中更生动,就不能把拍摄仅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我希望与拍摄对象持续深入沟通,通过我的镜头还原人性和事物本来的样子,为被摄者拍出更加生动而有灵魂和尊严的影像。”

程雪力在努力地摆脱刻板和千篇一律的预设场景,来构建自己的摄影语言。作为一名武警摄影师,他还为部队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照片。

程雪力

                                                                                         图 / 程雪力    文 / 闻声

(原文刊载于《摄影世界》2017 年 8 月刊)

0 0 votes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