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严冰:因无聊爱上滑雪,因滑雪改变生活|冰雪100人Vol.008

本文字数:4294字
阅读时长:10mim

“背要直,腿要弯一点,手要指向你前进去的方向,要看那边,下巴抬一点,好,走……”2003年,央视单板滑雪教学片播出,让全中国想学习单板的滑雪爱好者拥有了自己的单板“圣经”。

一个偶然让严冰被央视“发现”,从而录制了中国首部单板教学片;
一次意外让严冰被“困在”北京,从而诞生了中国首部滑雪杂志“极速”。

他说:“关于单板滑雪的事情,我全都知道。

本期嘉宾:严冰

中国第一位国际滑雪教练证书持有者
国际单板教练
中国首部央视滑雪视频教材主讲人
中国首部滑雪杂志“极速”创始人
滑雪领域资深投资人

采编:搜啵啵
视频:雪宝

1996年第一次在美国的大熊湖接触滑雪,并一路从北美滑回中国至今。

在感受中国“雪圈”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体会到目前冰雪产业的困境与隐忧。

本期极限时间「冰雪100人」栏目有幸采访到中国首部央视单板滑雪视频教材主讲人,同时也是滑雪产业资深投资人——严冰老师。

01

因无聊爱上滑雪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严冰也并非是“专职”滑雪,他在金融领域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1998年,严冰被外派到加拿大工作。

温哥华的冬天并不好过,阴天,多雨,如何“熬”过糟糕的天气和无聊的工作呢?

 “当时我一个国外的同事给我说,你去滑雪吧,这样就不会觉得天气难受了。”

严冰的滑雪初体验极好,好到他在结束第一次单板教学课程后就立刻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单板,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了自己的单板之旅。

“4:30下班,我大概5点左右就能到达雪场,而且那个时候我还可以滑夜场。所以我基本每天从下午5点开始滑,晚上7点多吃个饭,然后继续滑到夜里11点。那条雪道差不多5公里,我一天滑10趟。”

一天纯刷雪道50公里,从11月到次年4月底雪场关门,第一个雪季严冰至少滑了有几千公里,滑行技术也与日俱增。

这么滑了几年之后,他周围的朋友就说:“既然你滑得这么好,要不然去考个教练证试试?” 几千公里的练习加上四天的培训让严冰顺利通过了考试,而他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级滑雪教练证书持有者。

02

偶然与意外

2002年,严冰被调回国。从加拿大这样一个“滑雪大国”回来,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国内外滑雪发展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当时国内的缆车基本都是空着的,从来不会排队,大家都在平地上穿着日常的服装滑;我还在天津的一个农贸市场买过一双Burton的雪鞋,老板10块钱人民币就卖我了,因为他说这鞋放他那儿好久了根本没人要,也不防水,也不能走路,而你知道吗?那双鞋当时在海外至少卖到400块美金!”

当时滑雪在中国可以说还没有形成滑雪文化,“回国之后我都没怎么在国内滑过雪,因为我发现国内很少有朋友和我一起滑”,严冰对极限时间说到。

而此时的中央电视台,正在在苦苦寻找一位可以拍单板滑雪教学片的教练。

当时中央电视台一直有一个体育相关的教学节目,已经拍过像网球、高尔夫等运动了,一直想拍滑雪。他们去过亚布力等大型雪场物色教练,却发现所有的选手都是双板,看不到滑单板的人,就更找不到可以教单板的教练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央视来到了北京延庆石京龙滑雪场“踩点”,看到了正在滑单板的严冰,好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当时他们一看,觉得这个人滑得不错,聊天也很流畅,那这事就成了。”

随后,央视斥资上百万,在雪地推着吊臂拍出了中国第一部单板教学视频,事无巨细的介绍了从滑雪小白到滑雪初级者所需要具备的所有知识。

而这个靠“偶遇”而来的拍摄机会,也让严冰在此后成为了中国万千单板雪友的启蒙老师。

 “背要直,腿要弯一点,手要指向你前进去的方向,要看那边,下巴抬一点,好,走……”,从最基础的推坡动作,到小回转、大回转的教学;从雪鞋、固定器的穿法,到滑雪护具的普及。

2003年的中国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意外”:SARS。

SARS当时在全国引起了恐慌。跟着央视拍完教学片的严冰被“困”在了北京,没法儿回到杭州工作了。

再加之拍完单板教学片的严冰认为应当把海外的一些理念和好玩的东西带到中国,于是就萌生了创办一本滑雪杂志的想法。

“极速”滑雪杂志应运而生。只不过这本在第一期就开始讲HELISKI(直升机滑雪)的杂志,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为时太早了,办了两年就停刊了。这就是《SKI》滑雪杂志的前身。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故事,则是严冰在2004年以裁判身份参与了中国单板国家队的打分选拔。刘佳宇、蔡雪桐、史万成……这些目前中国单板滑雪的标志性人物,都出自那次选拔。

在当时对刘佳宇的打分上,裁判们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一个难度系数很低的正转360度无法打动其他几位裁判。但严冰坚持他的判断,“刘佳宇必须上,不然这个分数我没法打。当时有其他选手能跳出540和720,但只是考虑技巧性,没有考虑高度和形态以及多样性,是远远不够的。” 的确,当时的“雪”,不管是离我们还是离中国,都有些陌生和遥远。严冰老师与雪的偶然结缘,从此也与中国的冰雪产业也密不可分了。

03

我真正的身份是投资人

拍过滑雪教学片,办过滑雪杂志的严冰,终于在2006年回归“正轨”,重回金融圈,开始关注滑雪产业项目投资。

比起许多趁着2022冬奥会风口,为了投资而投资的人不同,严冰早在中国申办冬奥之前就在滑雪产业的投资中有所作为。

2014年,整个投资行业中鲜有人会触碰冰雪领域,因为明白人不多,大家都是把这当作一个爱好来玩玩;滑雪项目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中国滑雪的季节性很强,比较窄众。

当时的严冰看到了3个项目,雪族科技、滑雪助手和GOSKI。

“那时候中国整个雪圈、滑雪产业、雪场什么全算上,和全球相比,实际上都是处在‘脚踝’的状态,厉害点儿的也没过‘膝盖’。我投资的时候都是在最基础的状态。”

  • 2015年7月,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 2016年6月,腾越滑雪完成天使轮融资;
  • 7月,滑雪族和GOSKI先后公布了Pre-A轮、A轮融资;
  • 9月,零夏完成天使轮融资;
  • 11月,雪时网完成Pre-A轮融资;
  • 12月,滑雪族又完成了A轮融资,2018年5月,雪族科技正式对外宣布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

与此同时,嗅觉敏锐的体育、互联网、房地产、影视传媒、旅游等行业的资本大亨,早已开始布局冰雪产业。它们从运动场地建造、赛事IP打造、培训、旅游、娱乐等不同的领域切入冰雪产业生态链,迫不及待地在这块未来的万亿级市场上跑马圈地。

“冬奥会来了,机会来了,钱也来了,整个产业确实一直是在进步的,有成长,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快,很多因素还在限制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谈到对滑雪创业者的建议,严冰的回答十分简单,但也十分中肯。

“从投资角度来讲,创业还是要把现金流做好,就是要争取一直活着。实际上一个好的行业,不管大与小,只要你能活着,你就能看到春天,你看到春天的时候,就是你赚钱的时候,也是你大发展的时候。”严冰老师说。

同时,他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冬奥会这股春风而盲目投资,要先明白这个这个行业怎么赚钱,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怎么稳定住。冬天就4、5个月,之后的6、7个月我干什么?怎么干?把这个想清楚,把这个做好,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04

显进与隐忧

在冬奥会的推动下,自2015年起,中国的冰雪产业以“狂奔”的步伐在向前飞速发展着,来自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推动,让中国滑雪产业在资源供给能力上飞速提升。

但在严冰眼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利好与完美。

1.中国滑雪行业的有些“原创”模式,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纵观全世界滑雪运营方式,你会发现,在国外,雪票、教练、装备,是三个不同的租赁项目,要分别付费,只有在中国的很多雪场,是一票全包的。

为什么说这个给行业带来了伤害呢?严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我印象中2002年到2004年之间吧,中国进了一批洋‘垃圾’,我们叫雪场垃圾。”

这些垃圾是从欧美或是日韩运来的,这些“垃圾”卖给了中国的雪场。几百块钱一套滑雪装备,包括板、鞋还有固定器。这么便宜的东西,自然就不会把它当“钱”了,更没有雪场会愿意去保养这批“垃圾”。

“所以中国的这批器材伤害了很多人,你让我们的滑雪初体验者去滑一个快要报废的板子,感受会非常差。从滑雪体验者变为爱好者的转化率就会极低。”

那么北京雪场淘汰后的这些装备去哪里了?继续向下游渗透,渗透到东三省的一些小地方。

今天,那批“垃圾”已然不复存在,但器材和装备的问题仍是根本性的问题,仍是限制冰雪产业发展的一个顽疾:如果你是某个雪场的老板,你会进最贵的器材吗?不会,你会进相对便宜的,因为器材没有办法帮你获利。

2.滑雪初体验者是多了,但是转化率太低了。

装备和器材的体验感极差,是造成了我们的转化率极低重要原因之一。举个例子,在加拿大,来10个人,3个人会成为一年至少滑雪8次的滑雪爱好者,转化率为30%;而我国的成为滑雪爱好者的转化率,在严冰看来,低于1%。

1%,你可能觉得太低了?

算一笔账——

北京可计算的人口再加上旅游人口,一共可达3000万,如果有10%的人尝试滑雪,那么就是300万,如果成为滑雪爱好者的转化率达到1%了,那么就是30万人在北京成为滑雪爱好者。30万,一年滑8次,军都山和南山滑雪场早就爆满了。

所以说现在转化率远远没有达到1%。

那么滑雪装备和器材的问题如何解决?

许多滑雪体验者用到不适合自己的“垃圾”器材,使得他们的滑雪风险更大,受伤率提高,一个第一次滑雪就受伤的人,会如何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滑雪初体验呢?

“所以很多问题在于没有人来管,造成行业的恶性循环。但是这个恶性循环也不是说行业内不努力,只是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眼光放得还不够长远。”

行业内需要达成共识,形成一种行业内的声音,同时有关部门再制定相关标准,比如:租赁的公共板,必须两年报销,以保证滑雪体验人群用到合适的装备。

另外,滑雪教学费用较高是另一个需要担忧的问题。

海外雪场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滑雪小白来我这里学习,我就一定要让你转化为滑雪爱好者,以后在我这里滑100次,1000次;而国内的雪场眼光往往没有放得这么长远,把很多滑雪小白第一次体验的时候就滑”死“了。

严冰认为,在冬奥之前,提升滑雪初体验者的滑雪感受,把中国转化出百万级的滑雪爱好者,比三亿人上冰雪更有价值。

3.如何四季运营仍是一个难题。

雪季的雪场看似火爆,而非雪季的几个月如何生存?

目前,许多雪场仍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四季运营仍是难题。同样,这也是许多滑雪平台、户外店、俱乐部等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严冰告诉极限时间:“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原因,滑雪在我国是个季节性很强的运动。如果只是单纯的在冬天做滑雪,在中国生存起来还是比较艰难和辛苦的。如何把四季运营做起来是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在国外,冬天滑雪,夏天滑板冲浪的其实是一波人,因此国外冬天卖雪板,夏天可以卖滑板。而在我国,滑板、冲浪、潜水等运动的市场比滑雪更加窄众,许多行业内的运营者在夏天会仍会碰到一些瓶颈。

装备和器材是问题,四季运营是难题,而完善行业内的法律法规是重点课题。

在严冰看来,冬奥会来的有些“突然”。

“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呢,但也许有些事情就是需要一个外力来推动一把。如果没有冬奥,那我觉得我们可能再准备十年也准备不好。”

冬奥会是一个助推剂,但是能给你推到哪里,我们能否利用好这个契机,还需要监管及政策制定部门和行业内人群的共同努力完成。

寄语「极限时间」

我觉得「极限时间」做这个内容挺好的,我想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为滑雪圈的一个媒体,除了给大家鼓励,也要指出这个行业中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因为你的报道,能够共同进步,让这个市场做得更大,只有市场做大了,媒体才能做得更好。所以媒体或自媒体不止是有一个推动作用,同时也要有一个监督作用。

感谢严冰老师百忙之中接受我们「极限时间」的访谈。「极限时间」的前身是一个有14年之久的单板滑雪俱乐部,出于兴趣和爱好,在中国冬奥的大背景下,希望能够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也希望中国冰雪产业越来越好。

关于「冰雪100人」

冰雪100人是在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由极限时间推出的一档冰雪达人访谈栏目,透过冰雪运动的推动者、从业者、爱好者的视角,普及冰雪运动常识,多角度展现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
预约访谈:news#xgame.org.cn
Tel:18500329980

5 1 vote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