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单板大神都杀死过一万只小乌龟

 

本文改编自真实事件。

1

前些天公司组织团建,去滑雪。临行前我对自己说,这是融入团队的绝佳机会,要好好把握。
这家公司企业文化挺好,公告发布当天同事们的沸沸扬扬,和学生时代春游前夕无法抑制的疯狂差不多,一瞬间让我找回了那段热血青春。
 
群里消息刷的飞快,但我一眼就抓住了最关键的那条。
 
虽然雪场混的少,可咱职场混的多啊。学会解读领导意图有时候比单纯的业务能力更能让你顺风顺水。
别的不说,敏感度这一块我自以为达到了第二层。
 
不禁有些沾沾自喜。
 

没跟任何人打招呼我便niāo悄地下了单,拆开纸箱的那一刻,摆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只乌龟造型的棉花填充物,而是一块敲门砖,一纸投名状,我隐约看见一扇门缓缓打开,后面是一条阶梯在祥云中闪闪发光。
too young,too simple.
 
永远记得那天,我一早就到了雪场,用力绑紧雪鞋,拽一拽雪服衣角,将雪镜扶到最佳位置,再认真把头盔戴好。
 
当然还有,充满仪式感地把“敲门砖”围在后腰。
 
收拾立正,入场。
 
但事实证明,我不是在二层,我只是在犯二。
这是一家深耕滑雪行业的公司,这里的员工无论水平如何都执拗地不带小乌龟,大概和职业咖啡师不喝速溶咖啡差不多的道理吧。
所以全场唯一一个带着小乌龟的我备受瞩目,隔着雪镜也能感受到大家的眼神异样,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以这种方式被同事们记住,心情可以用悲喜交加来形容。自诩深谙职场规则,可我既忽略了细分行业的文化差异,又没预判到CEO有点皮的性格,这把我认栽。
 
好在,包容多元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事们表现的很有风度,一直对我保持着不失礼貌的微笑,以及距离。
 
后来赖老师单独把我拉到一边,他语气深沉字字铿锵:
“roro你做「另类声音」我不反对,但你不能真的当另类,外行人也就算了,作为从业者消费前多少做点功课,哪怕在群里问问大家,哪怕百度一下呢。”

 

 

 

2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当我们需要找素材查资料时,会本能地说百度一下,即使你用的是谷歌。当某一产品成为某一品类的代名词时,说明它已经成功占领了用户心智。
从结果上看,小乌龟已然成为了护臀的代名词。严谨地说,外穿式护臀。
 
在它之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护具制造商的产品逻辑都在围绕新型材料和人体工学展开,讲贴合讲科技讲创新。
 
D3O膨胀泡沫,poron聚氨酯泡棉,VPD团状粘性聚合物,翻译成消费者的语言只有一个字:贵。
 
有一种策略叫大道至简。比如一团棉花,装在海绵宝宝里它就是海绵宝宝,装在皮卡丘里它就是皮卡丘,装在小乌龟里,它,就是一只小乌龟。
 
乌龟在人类心中有着天然好感,人畜无害样子有亲和力不说,自带全防套装的生理构造,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保护功效。
而且性价比是我们最朴素的消费观,这事没得杠。
 
但真正让小乌龟如犁庭扫穴一般侵占市场的原因,在于它做到了本土差异化定位。
 
中国的雪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雪场。以华北地区为例,跟随雪季一起到来的还有西北风,分分钟能把面条雪吹的硬邦邦。这样的雪场,对新人极不友好。
 
在这种环境下,当所有人都在关心护具的缓冲吸收深层防护时,只有小乌龟在关心初学者屁股上最直接的痛感体验。而且这个憨态可掬的小东西,不滑雪的时候还可以摆在沙发上工位上当靠垫,应用场景丰富多元,这样的产品不火简直没有天理。
值得玩味的是,一旦某样事物发展到现象级阶段,便会出现另一种声音。
抖音火的时候,拉低审美的声音在刷屏知乎和朋友圈。拼多多火的时候,粗制滥造的声音被当成笑料编进剧本。
 
近点的,当乐队的夏天带火摇滚乐的时候,会发现明明一件于行业于乐队都有利好的事情,资深乐迷和摇滚老炮似乎并没有很开心。
 
正如雪圈没赶上小乌龟这趟车的老玩家,想必他们对下三路的痛处体会的足够到位,却偏执地认为带小乌龟是一种“原罪”。
 
WHY?

3

正方说小乌龟不专业,反方答摔不疼。
 
正方说就塞点棉花起不到防护作用,反方答亲测摔不疼。
 
正方说影响重心产生依赖,反方答那就一辈子带着永远摔不疼。
 
正方说放眼望去全是小乌龟的雪场好单调,反方答还有小龙猫小狗熊更多选择更多欢笑。
如果正方说文化说审美,那势必正中下怀:哟哟哟哟,滑个雪还给你滑出优越感了?审美给你,屁股我留给自己。
极限运动圈很奇怪,有些事明明道理和逻辑都说得通,但就是无法被一些人接受。
 
由此想到我第一次冲浪,海水混合着防晒霜流进眼睛疼的要命,常常因来不及睁眼而被扣在面前的海浪啪啪打脸,我说一副泳镜问题不就解决了为什么没有人带,教练说没有为什么如果你敢带我分分钟让你狗带。
 
 
这种奇怪的偏执,被称为极限运动文化。
但是,三亿人冰雪运动正在筑起一座金字塔,伴随着人群分化,认知也迎来了新一轮解构。上层眼中是极限运动,下层眼中是休闲式体验式的娱乐项目。井喷式的增长过程中,一款贴近初级玩家的产品,远比运动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况且,小乌龟又何尝不是一种运动文化?
三亿人冰雪运动不是随便喊喊的口号,那些遍布雪场的小乌龟注定只增不减。认知或有断层,但进阶链路依然通畅。
 
只要你肯努力。
 
向上方攀爬,总会在看到新风景时逐渐丢掉不必要的负重。谁又敢保证,那些带着小乌龟的玩家里不会出现下一位PRO?
 
或许那时,每练就一个单板大神,都要杀死一万只小乌龟,还不够用。
思考题:你喜欢小乌龟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GOSKI,作者roro,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0 votes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