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斌:滑雪20年,从职业经理人到冰雪创业者|冰雪100人Vol.027

作为一名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即便是在互联网行业,每两三年跳槽一次的话,都算得上有些频繁,连伍斌自己都说,在整理履历的时候,自己都有些纠结:20年换了6份工作,会不会太频繁?

后来他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因为这个市场就是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这个“市场”就是中国的滑雪市场,有时候大家也叫它“雪圈”。

他在雪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前卫”的人。千禧年代之初,他就开始通过数滑雪场停车场的车辆数字,来估算雪场的客流量,这也为他后来发布《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打下了基础。

从雪圈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近50岁的他,现在选择给自己打工。

本文字数:5413字
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期嘉宾:伍斌

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作者
雪帮雪业创始人及CEO

采访 | 雪儿
编辑 | 搜啵啵
推荐人 | 刘巍巍

01 “伍斌指数”

如果你熟悉中国滑雪圈,或是,你是我们「极限时间」的粉丝,那么你对《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不会陌生,伍斌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白皮书自2016年发布第一篇报告以来,每年都会整理雪圈的各种数据,从雪场到装备,事无巨细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滑雪产业的年度概况。这也是伍斌这么多年在雪圈的经历与经验积累而得,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为这个行业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梳理和描绘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与画像。

而这本报告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伍斌告诉「极限时间」,这个报告最初来源于“伍斌指数”这么一个构想。

在进入雪圈之前,伍斌是一位金融硕士,在某上市公司工作,对数字非常敏感。

在进入雪圈之后,他有意无意的开始积累一些数据,比如,早期滑雪场的客流量如何?雪具销售额是多少?在伍斌看来,这些数据是十分宝贵的,他把这些数据整理并保留,同时也会去进行研究。

2010年,伍斌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使用了《全球滑雪市场报告》的一些内容,这是国外的一个统计报告,后来该报告的作者找到伍斌,询问是否可以帮助自己收集一些中国的相关数据。

伍斌说没问题啊,全球报告,其中中国的行业数据实在是太少了。这一次的帮忙,让伍斌的中国滑雪数据库内容又丰富了起来。

2015年,伍斌在ISPO论坛上的行业分享,PPT内容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与数据,清晰梳理出了中国滑雪行业的一些脉络。演讲完毕后,ISPO的工作人员特别激动的说:你应该搞一个“伍斌指数”啊,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风向标!

当时,中国滑雪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可没有一份资料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风向标。大家需要一些数字,来梳理现在,预测未来。

就这样,“伍斌指数”开始启动,只不过伍斌最后将他的名字定为《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2016.2月ISPO北京发布国内首本《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5)》

2016年2月,在ISPO北京举办的亚太雪地产业论坛上,国内首本《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5)》正式发布。

但这是一本险些难产的作品,伍斌告诉「极限时间」,在发布会的前一天夜里,伍斌才校对完成,交付最终版本。

因为即使自己手中已经有大量数据,但仍然不够。

为了收集更为详尽的数据,伍斌大部分时间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收集和整理。“我那时候在网上疯狂交友,去认识更多的滑雪爱好者,希望能收集到更多的数据。”那时候,伍斌像一个每天守在电话前的客服人员,一天至少要打二十通左右的电话。

令伍斌感动的是,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一些行业里的人知道行业需要这么一个报告,为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他愿意把这些数据分享给你。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件事做起来毫无意义,平时很好的朋友,一到关键时刻就各种理由推脱了,不愿提供数据。还有一些数据,一看就知道没有可信度,根本无法用到报告中。

报告要赶在春节后的ISPO论坛上正式发布,那年的春节,伍斌是和无数电话和一堆数字度过的。

2016、2018年两次在ISPO慕尼黑ACADEMY发布《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英文版)》

之后每年,白皮书都会更新一版,这个坚持并非易事。不过伍斌也告诉我们,过程也是越来越顺利了,但在他心中,这份报告依旧有遗憾,他希望能在未来有更大的突破,帮助大家去更加清晰的描绘这个市场,梳理行业脉络。

这是伍斌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虽然最初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他也透露给「极限时间」,今年,这份报告将以实体书的形式出现,命名为《中国滑雪产业核心数据报告》。

02 走进滑雪场

白皮书诞生于伍斌从万达到万科工作过渡的这一时期,而在进入大集团工作之前,伍斌还经历过4份不同的工作,而这4份工作,也给他的数据库做出了不少贡献。

比如,千禧年代之初,伍斌做过北京雪上飞雪具的销售。

依旧是抱着对数据的执着,他通过在雪场停车场数车的方式,来预测并积累滑雪场游客人次,以此作为参考依据。那时的伍斌,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定了一个销售额和品牌代理数量的目标,而他积累的数据和现实也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现实和我们预想的差距太大,再加上当时中国滑雪其实发展的很慢。”

在泰尼卡工作期间,他还曾给品牌商提出做雪具租赁的这一建议,也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无论是在雪上飞,还是成为意大利泰尼卡集团中国营销总监,伍斌意识到,雪场管理跟不上,雪具销售的业务也就做不了。他的思路和逻辑很清晰,中国雪场的现状需要改变。

随后他便开始了在雪圈的第三份工作——跳到雪场去,走进一线。

伍斌在雪具销售时期,就曾经组织俱乐部会员出国滑雪;同时,还作为中间人,帮助法国滑雪学校进入中国雪场,还为他们提供一些雪具赞助等。就是凭借着这些“前卫”的思想,和一口流利的英语,2008年,当多乐美地年薪50万寻找雪场管理者时,伍斌自荐成功,开启了自己在雪场一线的时光。

那也是他大展拳脚的两年,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让伍斌接触到了国外更多先进的滑雪理念和一些先进的滑雪管理经验,他也亲自参与操刀定制了一些个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方式。

比如,首次提出周三女士免费滑雪;让初次滑雪者可以得到免费的教学;雪板与雪具贴上二维码进行系统管理;以及让伍斌感到最骄傲的——“崇礼滑雪”概念。

伍斌说,曾经政府在推广崇礼地区滑雪的时候,会在北京公交线路上投放一些广告,有时会写“来万龙滑雪!”,有时候又会变成“来多乐美地滑雪!”,伍斌告诉「极限时间」,当时的他很明确去找到政府进行沟通,他告诉宣传部长,我们应该只打造“崇礼滑雪”这四个字的品牌,把崇礼作为一个滑雪目的地,而不只是某一个雪场,不要去分散大家的精力。

与此前的雪具销售时期一样,伍斌给在崇礼的自己仍然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

只不过又一次,两年之后,他离开了崇礼。

离开崇礼后的伍斌,历任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总经理,也经历过万达、万科与卡宾滑雪。

“市场发展太快,我想跟上市场的节奏,去把握整个市场的发展。”

在伍斌看来,这一切是顺势而为。 

03 给自己打工,滑雪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更换了7份工作之后,2019年,48岁的伍斌选择给自己打工,创立雪帮雪业。

他打算把他这20年,6次跳槽,7份工作的所有积累和经验整合于雪帮之上。

伍斌告诉「极限时间」,中国冰雪告诉发展近20年,为什么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为雪场管理不规范、不透明、效率低下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目前的一个痛点,我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从本质上来讲,我将雪帮雪业定义为一个专业化的雪场管理公司,帮助雪场完成运营管理的工作。”

目前雪帮算是刚刚起步的一个阶段,首家服务的雪场为河南嵩顶滑雪场。在伍斌看来,相比于大型雪场,中小型雪场则更需要这方面的帮助。

“我认为这个时机创业还不错,首先是投资者慢慢意识到滑雪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他们看待问题会更加客观。其次,中国滑雪到了一个更新换代的时间点,不仅仅是硬件设备上的更换,更重要的是管理思路上的变化。”

这是一条最难的赛道,伍斌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梳理出一套成熟的业态标准,让雪场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

伍斌说,除了To B业务,在未来,依托滑雪场的流量,也希望能将广大滑雪爱好者连结起来,同时培养出更多的终身滑雪爱好者。

从伍斌第一次在韩国接触滑雪已经过了20年了,他也从一名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为一名创业者。而滑雪,也已经融入他的生活与血液之中。

“滑雪已经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支柱。”伍斌说。

相比于职业经理人、创业者这些身份标签,伍斌首先是一位狂热的滑雪爱好者。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滑雪爱好者,一定有一种分享的冲动,愿意把这种快乐带给身边的人。

就像现在的他,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滑雪家庭”,每到假期,一家人就会一起出门滑雪。“尤其是家里的小孩子,一放假,就特别期待去滑雪。”

而通过自己孩子滑雪,能带动更多他们身边的小朋友或是家庭也爱上滑雪,也是能让伍斌感到满足和快乐的事情之一。

三个多小时的采访,茶杯里的红茶一次次被喝完又被倒满,这是一次丰富和深入的交流,除了20年自己在雪圈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知天命的年龄,伍斌老师还和我们聊了聊自己的这二十年来内心的一些变化,以及一些给后来者的建议。

极限时间:每两三年更换更换一份工作,换工作的时候自己内心会纠结吗?

伍斌:会。跟一些雪圈的其他从业者比,这二十年来我确实换了很多份工作,其实我也不太愿意跳槽,尤其是整理自己的简历的时候。

每次换工作自己也很纠结,但是后来我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这个市场发展太快,我又很想去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自己对这个行业也有更多的诉求。与其说是频繁跳槽,其实是顺势而为,有时候还会走在这个市场的前面。 

极限时间:作为一名金融硕士,这二十年里转业的机会不少,有过犹豫和动摇的时候吗?

伍斌:不是没有过这个念头,比如是不是考虑换一份更加安稳的工作,其实无论是在万达还是万科工作的时候,其实都是有机会转业的,去做一些与滑雪无关的别的业务。有时候也会想,如果自己不再为滑雪“打工”,只当作一个单纯的爱好会不会更轻松?但后来,我觉得滑雪最重要的是一种分享的快乐,你教会一个人的快乐超过你自己滑的快乐,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把这种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而且当你最初决定选择从事滑雪行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在放弃成为一个有钱人的机会了。

极限时间:您的“崇礼滑雪”的理念挺好,但是当时崇礼最好的滑雪场是万龙,而您当时在多乐美地工作。

伍斌:虽然我当时在多乐美地工作,但我始终认为万龙滑雪场对于崇礼地区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总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会更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太喜欢和政府打交道,但雪场的发展真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当时与崇礼地区县委书记沟通,希望可以给予万龙更多的支持,给予万龙一些补贴,因为帮了万龙,就是帮了整个崇礼地区。 

极限时间:提到崇礼滑雪,很多雪友都期待着崇礼地区实现一卡通滑的可能性?

伍斌:我觉得冬奥会之后,崇礼地区最应该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推进联滑卡,二是开设崇礼地区的穿梭巴士,让滑雪爱好者可以在崇礼县城与雪场之间,坐上免费的交通工具。但是实现崇礼地区一卡通滑并不容易,首先要各雪场实现连接,其次各大雪场从的服务、管理等等都不同,这都是需要解决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推进与支持。

极限时间:为什么选2019年末这个时间点选择创业?多多少少会受疫情的影响吧?

伍斌:其实最早有创业的想法是2014年,那时候想做一个“滑雪帮”,完全是To C的一个业务,BP和资金都到位了,但是自己当时比较犹豫,最终没有启动吧。沉淀了6年,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自己也换了一条赛道。疫情确实有些影响,很多工作进展比较慢,但我也不希望节奏太快,因为我现在实际是在为2022冬奥会之后在做准备,在我看来,后冬奥时代的机会会比现在更多,环境会更好。

极限时间:如果现在还想进入雪圈创业,还有哪些机会?

伍斌:如果说是对于其他的一些想要在这个领域里面创业的朋友,To B层面是有机会的,就针对滑雪场,看现在滑雪场还有哪些需求,比如一些产品或是服务层面的,尤其是中小型雪场,需求会更多。

至于To C,在我看来,从滑雪者到滑雪场中间的环节,其实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去做的,滑雪场更多的是做落地的服务,但是针对滑雪者本身的滑雪场可能力量可能就并不一定有。滑雪者与雪场之间,需要一座桥梁。只要市场有需求,就会有创业的机会存在。

极限时间:如何看待日渐火热的南方市场呢?

伍斌:潜力巨大,像一些室内滑雪场的建设,包括旱雪和一些滑雪模拟器的出现,发展速度非常快,这都是中国特有的一些业态,在国外不会有这样的发展速度,这些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在一个没有雪的城市里,你开了一个滑雪场,那么就一定会有人去滑雪。如果说户外的滑雪者旅游的性质更强一些,那么对于去室内滑雪的人来说,更多人的目的可能就是——我要学会滑雪,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于提高滑雪留存率也会有帮助。同时,我认为相比于室外滑雪场,室内滑雪场就是要更加重视滑雪教学。

极限时间:滑雪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伍斌:不是的。这也是多年来我慢慢给自己的一种约束,在最开始滑雪的时候,我很“疯狂”,几乎想把这项运动介绍给所有人,拉着他们去滑雪。但当我身边的朋友滑雪发生了事故,我也开始理性的去思考。

可能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寒冷,他可能就不适合滑雪。现在我再和朋友介绍这项运动的时候,我首先会强调这是一项高危运动,要对这项运动有敬畏之心,要遵循它的规律。

极限时间:如果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伍斌:希望那时候的自己可以更成熟一些,毕竟现在才开始创业,年龄确实很成熟了,但是还是觉得稍大了些,自己内心还是会有些顾虑吧。

极限时间:对极限时间和「冰雪100人」说段寄语吧!

伍斌:希望你们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通过你们的提纲和交流,感觉是很务实的在做一些事情,也希望这个栏目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对滑雪行业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冰雪100人”]
冰雪100人是在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由极限时间(雪领新媒体)推出的一档冰雪达人访谈栏目,透过冰雪运动的推动者、从业者、爱好者的视角,普及冰雪运动常识,多角度展现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
预约访谈:news##xgame.org.cn
我要推荐/自荐

0 0 votes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