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极限时间「冰雪100人」的第22期内容。
在此前采访的21位嘉宾中,每一位都是雪圈大咖,而本期「冰雪100人」终于破“冰”,我们迎来了「冰雪100人」的第一位冰上嘉宾——姚滨。
他被称作中国“花滑教父”,一手铸造了中国花样滑冰的辉煌历史。
当教练30余年,从事冬季运动50余年,姚滨只简单用“缘分”二字概括他与冰上运动的关系,而当「冰雪100」人了解完姚滨的故事后,我们发现,他不仅是“破冰”者,更是缔造者与见证者。
从一片空白到遍地开花,他把中国的花样滑冰推向高处,在“缘份”背后,姚滨走出了一条艰难的“破冰”之路。
阅读时长:09分钟
他说:“不是我选择了花样滑冰,是花样滑冰选择了我。”
就这样,姚滨第二次进入哈尔滨体校,从此开始了他的滑冰之路,成为中国第一代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
那个年代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条件很简陋,夏天就是跑跑步、压压腿,冬天发双冰鞋,上上冰。“那时候冰场都有气泡,摔一跤就把棉裤都摔湿了。”姚滨回忆道。
1980年,德国多特蒙德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花样滑冰国际比赛,姚滨以全国第一的水平被选拔到国外参加比赛,而在最终的排名中,栾波/姚滨这对组合排名倒数第一!在国内滑得再好,放到国外,竟然没有可比性!6分制的评分规则中,姚滨和栾波的分数分别为:3.5、3.0、2.7、3.3和3.6分。
比赛中的栾波/姚滨
这次比赛虽然实现了中国花样滑冰在国外赛场的“破冰”,但当时中国和国外的水平的差距一下就显现出来了:握法不标准,只能勉强将舞伴举起;抛跳的结果是摔跟头,连一周半都无法完成……基本的技术动作不过关,更别提赛场上的艺术表现力了。
“太丢人了!我当时都和领导提出来,我说不参赛了。”姚滨说。
我们知道,那时的中国花样滑冰,起步已经比外国晚了七、八十年。
随后的几年里,姚滨相继在国内参赛并接连夺得冠军,但和国外的水平相比,姚滨依旧觉得是些“丢人”的成绩。最终,姚滨由于伤病较多,年龄偏大而决定退役了,他也成为当时少数几个,在能拿到冠军后仍坚持选择退役的运动员之一。
但作为中国第一代花样滑冰运动员,又是科班出身,是国内水平最高的运动员,又去国外参加过比赛,有着无数训练、参赛的经验,你不去当教练,谁还能去当?
姚滨告诉「极限时间」,当时的他,仍然觉得中国花样滑冰没有任何前景,但没办法,国家需要,就得上!
据姚滨透露,当时的中国花滑,其实是请了几个外教,但请来的要不是裁判,要不就是非专业的双人滑运动员,都没请到点子上!
姚滨还差点儿没和其中一个外教打起来,“我觉得他不懂行,我不听他的!他当时还说,这要是在我们日本,那我就得揍你!”那位日本外教在离开的时候还开玩笑的说:“姚滨不会打我吧?”
国内教练经验不足,外教又都被姚滨“吓”走了,这下彻底只能自己干了。凭借着自己出国参赛的各种经验,姚滨发现:中国花滑早期训练的路子不对。
当时的中国,还在按照前苏联的训练模式练习:练耐力就是长跑,练力量就是杠铃,练爆发力就是练跳……而这些练习,在冰上实战中,起不到任何作用,说难听点儿,练得都是无用功!
在姚滨看来,任何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无论你练什么,最终都要服务于你的“终端”,对于花样滑冰来说,这个“终端”就是——上冰。
当时的姚滨,便开始自己琢磨。
没有比赛录像可以参考,当时在黑河带队训练可以收到前苏联的无线电视,世锦赛一开始,队员们就赶快脱掉冰鞋,跑着去看比赛;
没有中文资料可以参考,姚滨就翻译外国论文,一天训练结束,别人下棋打牌休息,他做的做多的事情就是在书桌前翻英语词典。
姚滨慢慢开始总结归纳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完成了理论“破冰”,并把这套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解决了耐力和技术问题。当时的训练场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姚指导练的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有效的。
直到现在,赵宏博带领的中国花样滑冰队,仍在使用这套训练方法。
那时候的姚滨,一头扎在花滑上,除了带队训练,还要亲自参与表演动作的编排,队员的参赛服也要亲自参与剪裁和设计,而与之对应的,是几乎没有任何时间与家人相处。
在一次采访中,姚滨的儿子姚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爸就是魔怔了,他把他自己的99.9%都给了花样滑冰,我和我妈、我爷爷奶奶只能分剩下的0.1%。他是个尊重而且重视运动员的教练,也是一个基本不管儿子的父亲。”
姚滨指导申雪训练
那时候,姚滨的“家”在北京,而与家人住在黑龙江哈尔滨的曹桂凤,与姚滨基本见不到面,“当时我们那院儿,真的,好多人都以为我们是单亲家庭呢。”
而曹桂凤也需要一个人独自承担家里所有的大事小情。
早上七点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八点半是曹桂凤的上班时间,而在上班之前,曹桂凤有时还需要把家中的老人送到医院。还要给老人送饭、做饭、接孩子放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从接手国家队教练位置那时起,姚滨就基本与家人两地分居,他笑称:“后来有人给我总结,说为什么你能练得这么好,带队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你完全没有所谓家务事的干扰。”
在最初当教练时,姚滨带着从单人滑淘汰下来的四名运动员,连两周半都不会,组成两对开始训练。训练过程极其吃力,队员水平和成绩依旧无法走出国门。
1986年,成为国家队主教练的姚滨迎来了第二批队员,属于他自己的“终端理论”也开始付诸实践,那时候双人滑已经开始起步,可以冲出中国,在亚洲取得不错的成绩了。即使如此,姚滨还是在一个人“单打独斗”。
姚滨告诉我们,国家对于一个项目的重视程度,是要看你成绩的,想要国家重视你这个项目,你得先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而就在这时,姚滨的“三驾马车”——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开始走向国际赛场,逐渐成为中国花样滑冰的中坚力量。
2010年2月16日,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花样滑冰组合申雪/赵宏博以总分216.57分(短节目76.66分)的最佳战绩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改写了中国花样滑冰冬奥会0金牌的尴尬历史。
当时的比赛直播在现在看起来依旧激动人心,可镜头下的姚滨却显得异常平静,除了接受了来自申雪的拥抱,他没有任何应该出现的“过激”反应。一句话,我们的训练水平和能力提升了,心里有数了。
申雪/赵宏博的这次夺冠,也打破了俄罗斯人46年来连续12届冬季奥运会对花样滑冰双人滑的垄断,姚滨说:“46年,和我当时岁数差不多,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来打破了这个纪录。”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身体原因,姚滨也逐渐走下一线,很少在现场指挥训练和工作了。
他的左腿和颈椎都相继做过手术。2004年备战都灵冬奥会时他左腿病发,医生建议做四节关节手术,再卧床休息半年,而为了冬奥会,姚滨选择了只做一节手术,三天后便下床行走。直到2013年,他才又进行了第二次颈椎手术。
2015年,姚滨获得了中国滑冰协会为他颁发的终生成就奖,这也是他当教练、从事冬季运动五十余年的最好注解,但这条破“冰”之路走得多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作为中国双人滑辉煌的缔造者和见证者,姚滨对于中国花样滑冰的意义已经不是区区几个奖项,或是几串数字成绩能可以简单概括下的。
作为政协委员发言的姚滨
2017年,姚滨正式卸任中国花样滑冰总教练,由弟子赵宏博接任。“扶上马,送一程,不干预。”姚滨说。
姚滨不是没有计划过他的退休生活,卸任后的他,曾想着开一间音乐酒吧,自己可以弹弹琴,把老朋友们叫来喝酒叙旧。但他后来发现,不行,自己还不具备“完全放松”的条件,即使是退休后,他仍在中国花滑协会挂着“顾问”的名号,参加电视访问,在各个方面为中国花样滑冰助力。
中国的冰“破”了,这条路,他仍在走,“不是我选择了花样滑冰,是花样滑冰选择了我。”姚滨说。
2015年中国滑冰协会向其颁发终身成就奖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中国冬奥会,姚滨对于中国花样滑冰队,尤其是双人滑项目,也有着绝对的自信,“我没有办法去预测这个成绩到底怎么样,因为竞技体育的魅力就是未知,但我们的水平一直都在世界前列,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相信我们的成绩不会差!”
破“冰”三十年,有过孤军奋战的时光,但姚滨依旧向支持他的领导,以及给过他指导、支持的老师和教练表达了感谢之情。
尤其是他的爱人,曹桂凤。
“感谢我的夫人,这么多年来她携老扶幼,是她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
相信已经功成身退,离开一线的姚指导,会在未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给「冰雪100人」推荐嘉宾
姚滨把他的第一位双人滑教练——白秀芝推荐给了我们,我们也会尽快与她取得联系!
[关于“冰雪100人”]
冰雪100人是在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由极限时间(雪领新媒体)推出的一档冰雪达人访谈栏目,透过冰雪运动的推动者、从业者、爱好者的视角,普及冰雪运动常识,多角度展现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
预约访谈:news##xgame.org.cn
我要推荐/自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