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1981:我所亲历的中国帆板运动3年

来源 | 体育BANK(SportBank)

作者 | 赵广成

1981年刚刚组建的北京市帆板队

7月27日,体育BANK发布了《张小冬与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改革的这一年》一文,随后一位读者联系到体育BANK作者,他说:

我把这个内容给我的老父亲看了!他非常高兴!我父亲马上就80岁了!他是原北京帆板队教练!我父亲非常怀旧!但是岁月不饶人!这么多年也没有见过她们!所以我给他看了您发的新闻他非常非常高兴、激动。如果您有机会见到或者电话张小冬老师请一定转告她:北京帆板队赵广成教练问候她!谢谢!

在我们把这则消息转达给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张小冬后,张小冬说:

赵广成是北京(帆板队)的教练,也是第一批帆板教练,代问他好。

本篇文章为体育BANK向原北京市帆板队教练赵广成的约稿。年近80岁的赵广成老师通过亲笔信向体育BANK介绍了1981~1984年4月其所亲身经历的中国帆板运动发展。

1981年对我国帆板运动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8月,我国首次帆板竞赛在青岛举行。接下来的1982年,我国帆板运动员首次在第9届亚洲运动会上亮相并取得第四名的成绩。作为这些事件的亲历者,赵广成老师通过亲笔信向我们介绍了帆板运动在中国的诞生与成长。体育BANK将亲笔信扫描附在全文最后,并将其翻成电子版。

本篇文章共7244字,阅读大约需要24分钟。

01

帆板运动在中国的诞生

帆板运动起源于欧洲,并于七十年代风靡世界。1978年帆板运动传入我国。

原国家体委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简称“中航”)是国家体委直属单位。负责全国航海运动(原国家体委军事体育运动)的开展。

1978年正值我国“文革”后期,全国体育运动尤其是军事体育运动处于恢复时期。时令“中航”教练员王力、田振山(已故)等人以一本国外杂志上的一幅帆板运动照片得知帆板运动这一新型水上运动并开始研究,亲手试制。他们仅凭一张画册照片,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制作出我国首批帆板,并亲自下海学习,探索操作技能,就这样,帆板运动从此传入我国。并很快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1978年8月,为恢复发展我国航海运动,“中航”举办了多项全国航海及摩托艇教练员培训班,全国共有十几个省市,近百名教练员积极报名参加了“文革”之后全国首届培训班。在这次全国教练员培训班中,中航教练组向全国介绍推介“帆板”运动这一世界新型水上运动项目。

为了推广这一新型水上运动,国家体委将帆板运动项目正式批准列入并成功成为1979年8月在青岛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全运会表演项目。参加该项表演的就是中航教练组教练员王力、田振山、王莹、张海滨四人。

帆板运动在全国第四届全运会表演成功后,在中航指导、推动下,很快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包括:北京、河北、山东、辽宁、浙江、广东、广西、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迅速开展起来。

1981年8月,山东青岛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帆板比赛。

1983年帆板正式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并成功在上海举办了第五届全运会帆板比赛。

1982年开始,中航正式开始组建国家帆板集训队,中航教练员王力任总教练。国家帆板队组建后,先后在广西北海、广东汕头、海南海口等地建立了帆板训练基地。

大约1983年开始,随着世界杯帆板运动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家帆板队开始参加国际帆板比赛。在王力教练员的带领下,我国帆板运动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时任国家帆板队教练员王力同志是我国首批航海多项优秀运动员。王力留队任教“中航”后,首次将帆板运动引入我国并成功地在全国各地推广了帆板运动。他也是我国国家帆板队创始人之一,首任国家队优秀教练员,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国家帆板运动员。

帆板运动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以后,王力带领我国帆板队首次参加奥运会帆板比赛,广东籍帆板队员张小冬获得女子A390级亚军,为国争光。王力教练员以及我国首批帆板运动员为中国帆板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02

北京市帆板队的组建与解散

帆板运动于1978年传入我国,1979年列入我国第四届全运会表演项目。全运会后,帆板运动开始在部分省市迅速开展。1981年8月,在山东青岛举办了全国首届帆板比赛。

在北京市体委及北京市军体校领导下,1978年初,北京市航海俱乐部恢复筹建,组建后改名为“北京市业余航海运动学校”。

1979年夏,在国家体委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指导、支持下,帆板运动被列为北京市航海运动学校开展项目。

教练员刘凤武、陈有弟、孙珂玲在什刹海后海开展了帆板运动业余训练活动,培训了一批东西城中学学生,为组建北京市帆板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初,北京市体委决定组建北京市帆板集训队,北京市业余航海运动学校于1981年4月在北京市颐和园新建宫门正式组建了北京市业余帆板集训队,任命我为教练员。

北京市帆板队最初是一支由待业青年组成的业余集训队(二级)。大部分队员是从北京市航海业余运动学校帆板、潜水、航海多项等项目业余训练学生中挑选出来的。由于帆板集训队要“三集中”训练(吃、住、训练)。所以,帆板队只能从初中毕业待业学生中选出。

其中,男队员姜勇、柳崇贵、王建峰、王庆、王万斌、户鹏、何新、穆凤田等十余人。女队员张雨婷、潘晓梅、李红、杜小晨、孙小荣、杨晓玲、任春玲等十人。工作人员:赵公民。

北京市帆板集训队自建队以来,从始至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队员亲自动手搭建木板房,修建码头,自办伙食,制作帆板,维修器材。训练中,全队认真贯彻执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团结互助、认真钻研、刻苦训练。1982年冬训,全队自发研制“冰帆板”以解决冬训不能下水训练的困难。经过全队共同努力,全队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发展壮大成一支拥有一定实力的业余集训队。

北京市帆板集训队参加了1981年全国首届帆板比赛,1982年、83年全国帆板比赛以及第五届全运会帆板预决赛,共获得了如下成绩:

女队员:张雨婷获1981年全国首届帆板赛女子A赛冠军、长距离赛第四名;获1983年全国帆船赛女子长距离第四名;获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帆板决赛女子长距离第四名

男队员:姜勇获1981年全国首届帆板赛男子轻量级亚军;王庆获1981年全国首届帆板赛男子重量级第四名

1983年全运会后,市体委决定正式成立北京市帆板队,运动员张雨婷、姜勇、王庆、王万斌等成为正式队员,我被任命为领队兼教练。

1983年2月19日,中国青年报第4086期刊发了记者孙杰的文章《寸心千里踏浪行——记由待业青年组成的北京帆板队》,文章纪录了当时北京帆板队以下为全文:

古往今来,岁月的风波曾无情地荡尽了多少空怀抱负者的感叹。人生,不该是无数个苍白的点,而应是一首奋斗的歌。这里记述的是一群普普通通而又与众不同的待业青年,他们也各自有过苦闷和惆怅,但他们去能始终不惮于自己的蹒跚,而顽强地追赶着时代的角度……

昆明湖畔的木板房

1981年4月,北京颐和园内出现了一座半新不旧的简易活动木板房。一个中年人领着七八个男女青年把几条帆板从木板房里运出来,推入昆明湖中。随着那几面彩色三角风帆的张起,北京的帆板运动诞生了。

当时,这件事在古都造成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轰动,每天都有一些人转买了门票去看这新玩艺儿。

帆板队是一群待业青年临时凑起来的,他们初学时总免不了要帆倒人歪跌入水中。几天过后,讥刺说:待业青年不去搞个体经营,却来搞什么体育新项目,这就跟有的纸盒厂搞电子一样,纯属瞎胡闹加不自量!

这位“评论家”的刻薄话说得确实不好听,可为什么偏要找一群待业青年搞这项运动呢?这里有一段来由。

今年(1983年)42岁的赵广成教练是一位老航海运动员。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他曾无数次地向往过自己能代表祖国去参加世界的航海运动比赛,但是,他未能在海洋上实现一个运动的宿愿,反而在动荡的岁月进了“干校”。当八年的改造生活结束之后,他被调到业余体校去教潜水。但那一方小小的泳池管不住他胸中蓝色的畅想,他希望自己能早日重回大海的怀抱。

1980年初,青岛的中国航海运动学校办了首期“帆板运动培训班”,从此,七十年代后才在国外兴起并很快风靡全球的这一项新型运动,被赵广成听到了这一消息,心情很激动,他想:北京市在“文革”之后,各种运动项目都发展很快,惟独航海多项基本运动没恢复,现在是重新开头的好机会了。

终于,北京市业余军事体育中心的领导同意了他搞帆板运动的新设想。但当时的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了,除了一幢木板房和几副帆板外,他手头是一无所有。至于活动经费,只能给参加训练的人员每天发四角钱伙食补助。这样微薄的待遇,对外界根本形不成什么吸引力。他盘算着要找到一些既志同道合而又不计什么眼前报酬的年轻人,否则,帆板队根本就开不了张。

赵广成在北京市的一些学校和街道里东奔西找,四下打听,他终于招集了一批十七八岁、平素爱好体育活动的待业青年。

按照上级挡事的规定,赵教练和自己未来的队员签订了一个合同:训练期暂定一年,一年之内行动必须听从队里安排,训练期满愿意离去者,自谋出路。

就这样,他们没花一分钱,没请一个工,自己动手在昆明湖畔建起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基地”,以待业青年为主的帆板队开始了水上训练活动。

“湖鸭”变成了天鹅

“万事开头难”。帆板队刚打出旗号时,日子过得的确十分艰难。但赵教练仍然对队员们说:“大家都不要过分增加家里的负担,一惹起家长的反感,就会直接影响训练”。队员们都明白教练的心思,尽量自己去克服困难,每人每天的伙食开销,基本上都处在那十分有限的几角钱里。

早晨,他们喝上一碗棒子面粥,就着半块酱豆腐吃一个馒头就下了水,午餐和晚餐总是省钱的馒头加熬白菜。就连颐和园职工食堂的工作人员见了都说:“真没见过你们这样搞体育的。拖儿带女的人,吃得也比你们强!”

清苦的生活,没有削弱他们奋斗的锐气。队员们的心里都记着教练那句话:创业的人总要能熬得过艰苦;有出息的人,总要以自己的成就获得别人的承认。

队员们把自己的行李都搬到了颐和园,吃住全在那所木板房内。有时白天没风黑夜起风,他们也临时集合,下湖去训练。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就都基本掌握了水上操帆的要领。

同年六月,全国首次帆板比赛在青岛举行。北京帆板队在军体校领导和教练的多方支持下,获准参加比赛。队员们从未想到,就凭他们这样一些人,能有资格代表首都人民去参加全国正式比赛。当通知下达后,人人心里都像燃起了一团火,一种先前从未体验过的神圣的自豪感和崇高的责任感在胸中粲然而出。

全队打点行装,提前达到了青岛汇泉湾。第一次见到大海的队员们,站在岸边高兴地大喊大叫。可大海的风浪不是好征服的,开头几天多数队员下水帆倒,上岸呕吐,很不适应。当时,很多人背后议论说:北京队是只“湖鸭子”,他们训练时间短不说,而且根本就没见识过什么事真正的大海,更无从去分辨那多变的海流了。

面对这种怀疑空气的包围,队员们没有气馁。他们抓紧赛前的一分一秒,去适应大海那变幻莫测和狂暴的秉性。白天,他们往腰里别上一袋“驱鲨剂”,在波涛中顽强地拉起风帆,与汹涌的激流和呼啸的海风不懈的搏斗。夜晚,他们聚集于灯下,在宿舍的地板上每人依次用粉笔画出训练时风向和海流的变化,潜心钻研,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经验。

当时,别的队都已经把帆板列入为本省市的重点或正式运动项目,他们前来比赛的队员,伙食费每人每天都在两块七以上。可北京的队员们,却凭借每天八角钱的低能食物去补充他们高强度的体能消耗。

一位在此间修养的北京市体委负责人被队员们的刻苦精神所感动,他临时批准:伙食费在比赛期间增至每人每天一元九角。

队员们没有辜负这一支持,他们信心百倍的参加了比赛,表现得勇敢无畏而又机智灵巧,在汇泉湾一举爆了冷门:全队在首次全国比赛中取得了好名次,女队员张雨婷获得了全国三角绕标冠军!

对于他们这样一些在艰难中奋然前行的人来说,这胜利是多么宝贵和多么长志气的事情啊——“湖鸭子”变成了小天鹅!

人生,要有自己的航线

两年前,十七岁的张雨婷高中毕业了。和许多同龄者一样,她也在待分配的行列中翘望未来。

由于他小时候在业余体校练过游泳,有一身好水性,所以在赵教练当初招募“志愿军”时,她就参加了帆板队。

起初,雨婷不过是抱着一种好奇心才来练帆板的。但赵教练发觉她是一块“好料子”,便着意地启发她的进取心。一次训练完,赵教练问她:“雨婷,你觉着练帆板怎么样?”“好玩呗!”雨婷哈哈笑着。可一会儿她止住了笑,望着教练沉沉的脸色呆住了。教练用严肃的口吻对她说:“你这话说的我好伤心,我把你们拢到一起难道就是领着你们玩吗?进了帆板队,就是一名运动员,尽管我们目前是’等外品’,但你如果不在自己的心里想着有一天要代表祖国比赛,去拿冠军,还不如现在就回家!”

雨婷语塞了,她用脚把湖边的小石子踢进湖里,望着那一圈圈轻轻荡起的涟漪,心里也翻腾起一阵阵不平静的浪花。从那一天后,她感觉在自己的生活中又增加了些新的东西。

一次训练,她掉进水里,脚刚落湖底,突然疼得她跳了起来,上岸一看,脚掌扎进了一块碎玻璃,伤口外翻着,鲜血如注。

教练发现了,急忙把她扶到木板房,洗了洗伤口,抹上点红药水包扎好。待教练一出屋,她就找了一个塑料袋,把伤足往里一套,用根鞋带系在脚踝上,一瘸一拐的走到岸边,“扑通”跳入水中,又游向自己心爱的帆板。

也就从那一天,教练才真正认识了雨婷,他相信她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运动员,因为理想的帆已经张开了。

雨婷在家里是个“老疙瘩”,妈妈自然格外的疼她。一连数日,雨婷没有回家,妈妈想得慌,就专门打发姐姐去颐和园把她叫回来。看着又黑又瘦的雨婷,妈妈心里一阵发酸,拉着女儿的手说:“你看,哥哥姐姐都有工作,只有你成天在外头干那不着边的营生,赶紧回家来找个工作,妈也就放心了!”

雨婷理解母亲的心,可她觉着自己将来的路,不会像母亲所想的那样。

雨婷成了全国冠军,还是个待业青年。妈妈在高兴之余,仍然放不下那一块经常搅扰她的“心病”。

雨婷参加国际集训队到广西北海去集训了,她可能要算作是所有各类国家队中出现的第一个无职业的人。这时,妈妈要从厂里退休,老人家赶紧给雨婷写信,告诉她单位可以让她顶替。在别人看来,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可雨婷思前想后,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放弃眼前这高水平集训的机会。三个月后,他带着国家集训队领导的优秀评语回到北京,可工作的机会却给错过了。但她没有过多去惋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也许命运让我去选择的,就是一条和别人不同的航线。

波涛万重 豪情一片

一九八一年的岁末,昆明湖一片冰清玉洁。

怎么办?去南方冬训的计划没有被批准,难道就在这里望“冰”兴叹么?

木板房里冷得像座冰窖,可队员们没人愿意离开这里。因为,回到家中虽然有温暖的炉火,可一旦少了事业的寄托和维系,那心里就会感到更空冷。

他们在教练的带领下,把木板房的铁角梁拆下来一些,在颐和园管理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破木料,自己动手造起冰帆板来。

尽管这冰帆板操作起来劲头不一样,可使帆的动作还差不离,总算能勉强对付着开始训练啦!

冰滑风猛,只要把帆一竖起来,帆板就像小汽车,以几十迈的速度在湖面上疾驰。队员们常常因刹不稳车而被摔得鼻青脸肿,可没人为此而埋怨和叫苦。

在颐和园包房疗养和办公的一位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董事被这奇怪的场面吸引了。他找到赵教练说:“这发明很有趣,你们是不是能卖我一副,要多少钱都可以!”尽管帆板队急需活动经费,可他们却不能擅自接受这位大亨的钞票,他们白送给了他一副冰帆板。 

当董事先生明白了眼前这群中国青年为什么要自造这种器材后,他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因为他游历世界各国,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训练的帆板运动员。

1982年的全国比赛又在青岛汇泉湾开始了。北京队的几名主力队员,由于抽签分得的帆具不合适,在比赛中操作心急,被判罚犯规。

在接连失利之下,张雨婷参加了四十二公里的长距离比赛。突然,狂风骤起,在青岛海面的大浪区汇泉角,这时涌起了三米多高的浪峰。此时,张雨婷却正好驾帆经过这里。宣泻的海浪似暴怒的雄狮,把她掀下帆板,埋进深深的涛谷。但张雨婷顽强地拉着帆绳不松手。一次又一次的向板上爬去。在接连四十多次上板都失败之后,她最后硬咬着牙攀上了帆板。但她无力再站起身,就跪着把帆操回了终点线。

在望远镜里注视着这一切的领队和教练都禁不住淌下了激动得热泪。

雨婷一上岸就感到天旋地转,被人搀着送回宿舍,当也就发起了高烧。教练和领队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临时决定放弃最后一轮比赛。但雨婷知道后对教练说:“全国比赛一年才一次,我们就是败得再惨,也要赛到底!”

第二天,雨婷又驾帆出现在茫茫大海上,她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虚弱的病体,第一个到达了终点。

尽管如此,北京队由于前几轮失分过多,仍然“全军覆没”了。但赛会的许多工作人员和外队的教练都一致认为:年轻的北京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称他们为“不是冠军的冠军”。

队员们在青岛的沙滩上面对大海流下了难过的眼泪,但失败并没有让他们灰心,大家相约而誓:不翻身我们不散伙!

为了这共同的目标,他们在昆明湖畔,与长风碧水为伴,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秋天。

1982年底,上级决定将帆板正式列入北京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全运会的项目,为了能充分应付今年(1983年)六月在集美举行的全国性选拔赛,让帆板队提前开赴厦门去冬训。

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上自己的奋斗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更令人高兴呢?小小风帆,等着他们的青春、幻想和磨折不却的热望。

雨季提前到来了,今冬是:北暖南寒。厦门的海上温度最低降到了零上二度。但队员们一天也没有停止训练,他们手指的关节都被冰冷的海风吹得粗大了,一双双脚也肿胀得像一块块方面包。这些困难和痛苦都丝毫不能阻碍他们追求胜利和成功的信念。

有人曾经问过她们:你们想过将来的出路吗?他们说,想是免不了,但不管将来去干什么,总不能让现在的光阴空逝。他们都期冀着自己能有机会代表国家去参加上一次真正的世界比赛。

就是这样的一些年轻人,尽管他们暂时没有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和职业,但他们用奋斗代替了消极和蹉跎,努力在困顿中振拔着自己去创造新的生活和事业,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以上是1983年2月19日,中国青年报第4086期刊发的记者孙杰采写的文章——《寸心千里踏浪行——记由待业青年组成的北京帆板队》。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北京帆板队这群年轻人的拼搏奋斗。不过1984年初,北京市体委新党组确立“奥运战略”,决定撤销北京市帆板队等非奥运项目运动队。

至此,北京市帆板队从组建到撤销解散仅生存三年。

附:原北京市帆板队教练赵广成亲笔信及中国青年报第4086期记者孙杰采写的文章——《寸心千里踏浪行——记由待业青年组成的北京帆板队》

0 0 votes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1 评论
最新
最旧 人气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1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