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涛:破解滑雪场四季运营难题,赚雪道之外的钱?|冰雪100人Vol.025

这个滑雪场好不好?排队情况怎么样?雪道好玩吗?周边服务设施又如何……

这些与雪友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雪场的建设者与运营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滑雪初级市场,在张力涛看来,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对于中国冰雪产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雪场的建设者和经营者仍然需要面对雪场亏损等诸多现实问题。
本文字数:4913字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期嘉宾:张力涛

万新承德滑雪小镇总经理

曾任崇礼富龙四季小镇总经理

他说:“滑雪场只是一个核心引擎,要利用这个引擎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采访 | 雪儿
编辑 | 搜啵啵
推荐人 | 大命
01
中国雪场之困
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滑雪场新增28家,总数达到770家。

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由2018年全年的1970万,上升到2019年的2090万,同比增幅为6.09%。

而与滑雪人数每年增长形成对比的是,雪场的利润去却增长不上去。

张力涛告诉极限时间,目前,中国大部分雪场仍然是亏损状态。

除了像地产、硬件、人力等这些可计算的基本投入外,自然条件也是也是影响雪场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滑雪在中国》作者郑峻峰在接受「冰雪100人」采访时也对中国滑雪的硬件条件做了分析:雪场发展,主要靠天、地、人,“天”,是指老天下雪。

中国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属于大陆干旱型气候,只有东北的东南部地区临海,降雪量稍大,也不过一年一米。其它地区年降雪量不足一米,仅有个别地方因山形地貌等小气候能偶尔获得较多降雪。

对比一下全球其它滑雪发达地区呢?

欧洲,北大西洋湿润的季风和地中海暖风交汇在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核心阿尔卑斯滑雪区降雪通常都有2-5米。北美地区降雪从加州北部的2米到科罗拉多的3-5米,到加拿大部分山区5-10米。

而日本,更是“老天眷顾”,整个日本处在西太平洋流带冷暖气流在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山区交汇,降雪5-10米,甚至12米。[1]

降雪量不足怎么办?

天不下雪,人来造!

而这就又带来了水的成本问题。

像崇礼地区,水资源是个大问题,本身就是个缺水的地方。据张力涛透露,崇礼的雪场几乎每年都在为水发愁,许多雪场都是在从隔壁县的水库中抽调水资源,需要经过几十公里才能用到自己的雪场造雪中,其费用和开销就更大了。

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原本就盈利难的雪场,在上一个雪季损失惨重。

万龙滑雪场总经理罗力在接受《新旅界》的采访时表示:“(这一刀)其它行业是挨在脚上,虽不能正常行走,尚可一瘸一拐;但滑雪产业一年就靠一冬,这刀挨在了脖子上,有生命危险。”[2]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作者伍斌测算了疫情对国内滑雪场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在66.8亿元人民币左右。

图/《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 

考虑到其它损失,整体短期内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80亿人民币。[3]

而这场疫情也让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一季吃一年,一年闲三季”这样行不通。

张力涛告诉「极限时间」,单季经营会给雪场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经营周期短,对队伍的建设不利,干完一个冬天就走了,工作人员稳定性太低。其次,滑雪场内设施维护所带来的成本都是雪场要面临的压力。

4个月的雪季过后,剩下8个月,滑雪场怎么办?

中国滑雪场如何扭亏为盈?四季运营或许是必经之路。

在2019年“跨界共生 合作共赢”新浪滑雪产业融合发展论坛上,太舞滑雪小镇总裁周文茜表示,冬天崇礼对客户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是夏天的崇礼同样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万滑雪人次是为雪场盈亏的平衡点,而100万则是让你走向“富强”的标准。然而这个目标光靠冬季滑雪运营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我们加上夏天的项目就能做到100万的滑雪小镇。”[4]

长白山鲁能滑雪场总经理王世同也表示,“刚做滑雪场的时候没人想过四季运营,但如今变化很大,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夏季运营的重要性。”[5]

目前,大部分雪场都是以“四季运营”作为发展布局,如多乐美地山地公园,这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缆车的山地公园。

在夏季为骑行爱好者举行活动,同时还有像“户外约骑父亲节专场”,不仅有骑行活动,还包括趣味竞赛、亲子野营、丛林徒步等亲子活动。 
02
滑雪地产的兴起
除了利用雪场本身场地资源建设夏季运动场所以外,中国滑雪场发展运营还有一个另一个重要模式,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型滑雪场的主要运营模式:“地产+滑雪场”,即旅游地产的模式。

简单来讲,开发商将雪场及周边地块买下,在其覆盖的范围内有滑雪场、商业地产及住宅项目。等雪场吸引一定人流后,地价上涨,最终获得收益。崇礼富龙四季小镇便是典型案例。

但中国大部分滑雪场建设在城市周边地区,客流是让许多雪场经营者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张力涛说。

目前,作为万新承德四季滑雪小镇总经理的张力涛告诉「极限时间」,目前,他带着团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试图做一个公式推理,画一个饼图,开始的标题就是‘如何驱动区域内地产和商业经济繁荣’。”

如何才能让这个地方繁荣起来?

首先,要有人气,卖的房子要有人来买。

其次,你的内容建设是什么样子?文化建设又是什么样子?能否形成粉丝经济,让他们愿意再来,是很重要的一点。

而与滑雪旅游地产不同的是,以融创为代表的文旅模式开始占据南方市场。

对此,张力涛表示,其实滑雪地产严格来讲,在整个的地产行业当中,所占比例还是太小。毕竟整个滑雪度假区在中国也就那么几个,规模还都不是很大。

“融创模式”呢?是在城市里搞这种综合商业综合体,这是与目前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相吻合的,更容易产生这种地产经济和商业经济。

首先,它在城市中心,地理位置解决了客流问题,这是一个核心的支持另外,在城市里能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商圈”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也是目前符合整个文创、文旅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

张力涛表示,模式有了,接下来就是建设与维护的问题。“模式是正确的的,但是这种概念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要靠经营者的培育和市场来说话。”
 
03
赚雪道之外的钱
从1995年中国大众滑雪开始发展,到2012年出现第一个滑雪度假村,中国滑雪随着市场和雪友的需求在逐渐发展和改变。 

换句话说,人们去滑雪,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滑雪了。

2019年,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发布了一份《2019年亚太地区冰雪假期报告》,这是 Club Med 连续第二年发布此报告,调查所指的冰雪假期的定义为“不少于2晚的冰雪山林目的地之旅”,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滑雪、单板滑雪及其他相关活动项目。

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冰雪市场规模呈两位数增长,宾客们倾向时长更久、周期更频繁地光顾度假村,以全面享受冰雪假期。尤其是中国消费者,更追求冰雪运动以外更多重丰富的度假体验。[6]

图/2019年亚太地区冰雪假期报告

目前,滑雪场这种重资产模式,正在逐渐转为文化产业。这就需要经营者们去思考下一个问题:去赚雪道以外的钱!

在张力涛看来,雪场是一个核心引擎。如何利用这种引擎去带动周边的发展,如何繁荣地产,繁荣商业,这是在滑雪场运营当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

雪道之外,雪场的文化建设是重头戏

在这里,张力涛提到了一个场景与场域的概念,他把这称为场域经济。通过滑雪环境的改变和设计,提升滑雪者的滑雪体验。

既然中国没有阿尔卑斯山,看不到美丽的自然风光,那就给大家“造”一个出来,注重氛围的体验与感受。

其次,还要注重内容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以富龙为例,在建设和规划中,富龙曾做了一个近7万平方米的,国内最大的滑雪公园;同时,还有山顶酒吧,包括做DJ,广场等场所。张力涛笑称,在这里,还发生过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

而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富龙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或许只有这个核心引擎启动,用滑雪场带动包括旅游、装备业其它行业的发展,中国冰雪才可以说是真正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即使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04
运营为王
滑雪场只是个由头,这个由头怎么做好?是由雪场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而核心竞争力,要靠建设者和运营者来打造。 

在滑雪场运营方面,张力涛开创了许多“先河”,除了为富龙带来的那些全新的设计理念,注重文化与内容建设外,张力涛还第一次把音乐带进了滑雪场,在雪地上搞起了音乐节。

张力涛也坦言,最初这些“先河”设想提出时,也收到过很多质疑,当时大家会觉得,滑雪场就是滑雪就行了,整那么多别的有什么意义?

他的眼光和远见在后来被证明是对的,包括现在,张力涛也十分看好互联网产品在雪场运营中的发展。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滑雪者的时间成本,如果未来能更多的投入到雪场中去,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比如云服务科技,这就能大大节省雪场硬件方面的投资。 

另外,在运营方面,张力涛还提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制度是支撑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这关乎到企业团队的建设与稳定性。

在张力涛眼中,每一座雪场就像是自己的一副作品,他将自己的设想与希望投入在作品中,全身心的去完成它,交付作品时,喜悦与紧张并存。

他说,作品不总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遗憾,但自己会将经验与未完成的遗憾带入到下一副作品中。

目前,张力涛已经在承德开始打造自己的下一副作品,他向「极限时间」透露,由于疫情影响,万新承德四季滑雪小镇目前还在规划设计之中。

除了冬季运动,在夏季运营方面,也会给雪友们带来惊喜,比如将会出现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水乐园……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幅作品的呈现。
05
“野蛮人”与业内人
三亿人上冰雪,这是一个听着就让人兴奋的数字。而在中国冰雪高速发展的背后,还需要大批的冰雪从业者,冰雪人才来支撑。

无论是滑雪运动管理人员、滑雪指导员,还是装备设计、开发人才等。

而与滑雪爱好者最为息息相关的便是滑雪指导员,而滑雪指导员,现在则是在“夹缝中生存”。

教练的作用不言而喻,他是连接滑雪与滑雪爱好者之间的中介,是最直接的桥梁,承担着“传播”的重要作用。

张力涛告诉「极限时间」,在教练培养方面,目前最需要提高的还是他们的服务与水平。

相比于国外,教练是一种正规职业,有严格的考核体系,而国内更多还是“季节工”的概念。在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教练也需要进一步市场化。

此外,越来越多的大资本进入到滑雪市场,有些人是业内人士,有些人跨界而来,希望能在这股热潮中分得一块蛋糕。

面对中国滑雪的飞速发展,张力涛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

在他看来,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对于中国冰雪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福祉,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但另一方面,这种发展这种迅猛,得益于奥运的这样的一个落地,但是不能违背事态的发展规律。

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预防市场“断层”的情况出现。

同时,冬奥会也给了中国冰雪很多进步的空间,比如在滑雪文化的培养方面,这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积淀的。

总之,就算滑雪场建得再多、再快,但不解决滑雪留存率低的这一问题,那么我国或许永远都只能停留在最大的初级市场”

张力涛是中国早期跳台滑雪专业运动员,也是中国第一位攻克70米跳台大关的运动员。在他看来,早期的那段专业运动生涯对他后来进入到雪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时期参赛照片

除了对于雪的认识更加深刻,他对于雪的热爱也更加执着。

在建设富龙的那段日子里,他和团队远离都市,住在山里,“那个时候就是完全心无旁骛的去做这件事。白天在山上,晚上回来开会、讨论、思考问题。”

在富龙开业的那一天,那根时刻紧绷的弦终于可以放松了下来。他躲进酒店房间,昏睡了两天两夜。“当时好多人都找不见我了。”

中国滑雪市场发展至今,是靠着一批批像他一样热爱滑雪的“业内人”辛勤培育和深耕起来的。

干一行一定要爱一行吗?在张力涛看来是的。

无论你是刚刚久经雪场的滑雪爱好者、从业者,还是刚刚进入雪圈的小白,希望为中国冰雪发展尽一份力。

那份热爱,都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资料

[1]极限时间「冰雪100人」专访郑峻峰(待发布)

[2]专访万龙、万科,疫情损失近两亿,滑雪行业真相调查 《新旅界》2020.03.16

[3]《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伍斌

[4]、[5]中国滑雪场如何扭亏为盈四季运营为必经之路 新浪体育 2020.03.20

[6]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提供

[关于“冰雪100人”]
冰雪100人是在2022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由极限时间(雪领新媒体)推出的一档冰雪达人访谈栏目,透过冰雪运动的推动者、从业者、爱好者的视角,普及冰雪运动常识,多角度展现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
预约访谈:news##xgame.org.cn
我要推荐/自荐

0 0 votes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