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之死,谁之责?

北京时间11月27日上午,中国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追我吧》节目期间,突遇不幸,因抢救无效,遗憾离世

消息出来后,微博几次宕机,网友们拼命的刷消息看留言,因为人们无法理解一个年仅35岁的矫健生命为何在一夜之间突然离去?

谁的责任?

经过不断地发酵与探究,人们渐渐把矛头指向了这档栏目:《追我吧》。 

这是一档什么栏目呢?

据百度百科显示,《追我吧》是由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追跑竞技类”综艺栏目。而通过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档节目的实质,竟然是一档近乎“玩命”的竞技类极限栏目。 

 

 

不仅如此,因为过度追求挑战和刺激性,该节目一般在深夜录制,而且是连续几个深夜录的那种,这对于对参演嘉宾的心理体力消耗可想而知。艺人钟楚曦在今天透露,半个月前她在录制完一期《追我吧》之后,连吃了三天的速效救心丸……

另外,你会发现这档栏目在开播之前的宣传语竟然是:挑战游戏+瞬间死亡!

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图片来源:微博@娱乐追击令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一档栏目,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要知道节目中设置的很多挑战环节,都已经是极限运动的层次了。

而极限运动,是我们普通人能玩的吗?

当然不是!

看看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多起因为对极限运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而发生的惨剧还少吗? 

不可否认,极限运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触,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知道一点,那就是:如果你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认真的准备,请你千万不要轻易去尝试!

即便是《徒手攀岩》中,大神Alex在第一次尝试徒手攀登酋长岩的时候,因感觉自身状况不佳,遂中止了攀爬。

而像《追我吧》这样的节目,竟然让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明星去做各种极限动作,可以说,在传播极限运动的价值观上,起到了负面和误导作用。

相比同样是极限运动题材的综艺节目,另一档叫做《极限青春》的节目做得就比较稳妥:启用滑板圈的玩家来做担当,相对就安全得多。该档栏目以“滑板”为切入口,将综艺模式与极限竞技相结合,在今年夏天让“滑板”在年轻人的圈子里火了一把!善于玩滑板的小鲜肉王一博,甚至成为了滑板运动在中国最好的传播者。

前几天,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刚刚发表了评论文章:《极限运动不是逞能和“找死”》,呼吁指出,极限运动不是盲目以身试错,视生命为儿戏。只有纠偏社会对极限运动“逞能”“逞勇”的误解,才能更好地传播极限精神,宣扬积极进取的价值观。

既然极限运动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还能尝试吗?

答案是能,但前提必须有系统的训练、体检和完备的保护措施。

拿现在很多人喜欢的“攀岩”来说,很多人想真正的玩这项极限运动之前,往往是从“室内攀岩”开始的。除了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你还需要准备专业的攀岩装备,保护绳索,还要在专业的攀岩教练指导下,锻炼体能,学习攀岩知识和各种攀爬技巧,以及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

真不是说你带个安全帽,吊个安全绳,觉得哪里山壁不怎么陡心血来潮想爬就能爬的!话可能糙点,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一个人的影响力尚小,而如果是一档综艺栏目呢?

为了博取收视率和观众眼球,明知道自己的节目内容中设置了大量的极限运动环节,一没有对参加节目的艺人嘉宾进行充足的训练和指导,二没有完全了解他们身体心理状态,三没有在现场储备好紧急救援的人员设施,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大众造成的误导结果应该有谁来负责?

这样的对极限运动进行错误引导的栏目,这样的以“玩命刺激性”来拼命吸引观众眼球的栏目,它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就连拳王邹市明参加这档节目也从高处坠落摔倒腿失去知觉(见底部视频)!难道是参与者用一次次玩命而换来的“收视率”?

作为一个了解极限运动,也熟悉很多玩极限运动玩家的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极限运动的精神,这分明就是作死精神!极限运动应该有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倡导健康科学的运动方式,而不能用错误的方式去误导大众!

在此迫切希望和呼吁:对于这类以错误价值观吸引眼球的网络综艺节目,请广电总局一律叫停!

极限运动不是你想玩,想玩就去玩,极限运动更不是逞能和玩命,它所传达的,应该是人类对于生命和自然崇高的敬畏和热爱!

最后,愿逝者安息

0 0 votes
文章评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点击版权声明
关注下方极限时间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极限时间 - 发现更好的你!

订阅
提醒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点击,快速留下您的精彩观点!x